薛濤所作的《牡丹》,將牡丹擬人化,具有很強的藝術魅力

薛濤所作的《牡丹》,將牡丹擬人化,具有很強的藝術魅力

薛濤所作的《牡丹》,將牡丹擬人化,具有很強的藝術魅力

古代典籍

薛濤,字洪度,她是唐代樂伎、清客,蜀中女校書、詩人,與卓文君、花蕊夫人、黃娥並稱蜀中四大才女,與魚玄機、李冶、劉采春並稱唐代四大女詩人,流傳詩作90餘首,收於《錦江集》。下面跟本站小編一起瞭解一下薛濤所作的《牡丹》吧。

牡丹

薛濤 〔唐代〕

去春零落暮春時,淚濕紅箋怨別離。

常恐便同巫峽散,因何重有武陵期?

傳情每向馨香得,不語還應彼此知。

只欲欄邊安枕席,夜深閒共說相思。

譯文及註釋

譯文

去年幕春的時節,牡丹花兒凋零了,我的眼淚打濕那深紅小箋,怨恨與牡丹離別。

常擔心這樣的離別,就像楚襄王和巫山神女夢中幽會般一散不復聚,為什麼又會像那武陵人邂逅相逢?

牡丹花散發芳香,傳遞著她的情意,雖然一句話不說,但彼此心靈相通。

只想在那花欄邊安置下床榻,以便在夜深人靜時,與牡丹花互說相思。

註釋

去春:去年春天。零落:飄零、凋零。

紅箋(jiān):指薛濤紙,是詩人創製的深紅小箋。

巫峽散:典出於戰國楚宋玉《高唐賦》中楚襄王和巫山神女夢中幽會的故事。

武陵期:指晉代陶淵明《桃花源記》中武陵漁人意外發現桃花源仙境和傳說中劉晨、阮肇遇仙女的故辜。唐人多把武陵漁人和劉晨、阮肇遇仙女的故事聯繫在一起,見王渙《惘悵詩》。

馨香:芳香。

枕席:泛指床榻。

賞析

這首詩把牡丹擬人化,把牡丹當做自己熱戀中的情人。首聯寫去年與牡丹分別情景;頷聯用巫山神女與武陵漁人兩個典故,含蓄而深致地表現了詩人對牡丹的眷眷思念和意外相逢的驚喜欣悅;頸聯再現了與牡丹的深長情意,相知毋忘;尾聯中詩人把自己與戀人牡丹相親相愛之情推向高潮。全詩感情跌宕起伏,筆觸細膩曲折,餘韻無窮,極具藝術魅力。

「去春零落暮春時,淚濕紅箋怨別離。」別後重逢,有太多的興奮,亦有無限的情思。面對眼前盛開的牡丹花,卻從去年與牡丹的分離落墨,把人世間的深情厚意濃縮在別後重逢的特定場景之中。「淚濕紅箋」句,詩人自己進入了角色,親切感人。

「常恐便同巫峽散,因何重有武陵期?」化牡丹為情人,筆觸細膩而傳神。「巫峽散」承上文的怨別離,拈來楚襄王和巫山神女的故事,給花人之戀抹上夢幻迷離的色彩:擔心與情人的離別會像巫山雲雨那樣一散而不復聚,望眼欲穿而感到失望。在極度失望之中,突然不期而遇,更使人感到再度相逢的難得和喜悅。詩人用武陵漁人的故事和劉晨、阮肇的傳說,給花人相逢罩上神仙奇遇的面紗,帶來了驚喜欲狂的興奮。兩句妙於用典,變化多端,曲折盡致。

「傳情每向馨香得,不語還應彼此知。」兩句既以「馨香」、「不語」射牡丹花的特點,又以「傳情」、「彼此知」關照前文,行文顯而不露,含而不澀。花以馨香傳情,人以信義見著。花與人相通,人與花同感,所以「不語還應彼此知。」

以上六句寫盡詩人與牡丹的戀情,末兩句,將詩情推向高潮:「只欲欄邊安枕席,夜深閒共說相思。」「安枕席」於欄邊,深夜說相思,見其相思之渴,相慕之深。這兩句想得新奇,寫得透徹。

此詩將牡丹擬人化,用向情人傾訴衷腸的口吻來寫,新穎別緻,親切感人,有很強的藝術魅力。

創作背景

掃眉才子薛濤多與名家唱和交往,其中真正讓薛濤動情的是元稹。時任監察御史的元稹於唐憲宗元和四年(公元809年)春奉命出使蜀地。元稹慕名而來,薛濤也久聞新樂府詩派的元稹之名,兩人傾心交談,作詩酬答,遂為知己。相別時,薛濤即作《牡丹》詩贈元稹歸京。

相關內容: 薛濤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古代典籍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