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郊,字東野,唐朝時期詩人,善於詩文,他的詩大多描寫世態炎涼與民間苦難,被譽為「詩囚」,與賈島齊名,二人並稱「郊寒島瘦」。下面跟本站小編一起瞭解一下孟郊所作的《歸信吟》吧。
世人知道「推敲」一詞,其中藏著一段詩壇佳話。唐朝詩人賈島寫詩非常刻苦,常常為了詩句中的一個字而苦苦吟誦不已,仍然難以確定,得以列入「苦吟詩人群」。
事實上,唐朝這個「苦吟派」詩人小團體中,另有一位和賈島並稱為「郊寒島瘦」的著名詩人,他就是人稱「詩囚」的孟郊。
孟郊(751年—854年),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早年困頓,四處漫遊,流寓蘇州。46歲方中進士,很受韓愈賞識,詩風也比較接近韓愈。詩歌大多感慨身世,反映窮愁生活,獨具風格。
《歸信吟》
【唐】孟郊
淚墨灑為書,
將寄萬里親。
書去魂亦去,
兀然空一身。
這首《歸信吟》大約寫成於孟郊中舉之前,表述了對親人的深切思念。詩人家境貧寒,早歲屢試不第,鬱鬱不得志,只好到處漂泊,生活極其困難。但有詩作,內在苦楚與淒涼之意,分外深沉。
「淚墨灑為書,將寄萬里親」,著重於寫信,複雜情緒盡成滄桑。和淚成墨,落筆成書,每一筆每一劃,都帶著濃厚的思念之情。單薄的信紙,承載著這份沉重的感情,就要被寄往天隔一方的親人手中。
紙短情長,所有無法被表達的,都只能沉澱在心田里,等待著某日久別重逢之時的開花結果。平淡的口吻,一個「灑」字,形象傳神,所有熾烈的情感都被「淚墨」這個巧妙地比喻給傳遞出來。
詩人不愧是「苦吟」詩派的代表人物,其諸多小詩之中,都和「淚」帶「血」,比如:「淚痕猶然在,笑靨自然開」(《吧疆場》),「有筍未出土,中已含淚痕」(《閨怨》),「家在吳楚鄉,淚寄東南波」(《渭上思歸》)。
「書去魂亦去,兀然空一身」,落墨於寄信,中間失落之情格外厚重。當書信被寄走的時候,感覺自己的魂魄也跟隨而去,彷彿一同返回了故鄉,來到了親人的身邊。此地,唯有空蕩蕩的一具軀殼,毫無精神地呆坐著。
那份執著的思鄉之情,被詩人獨特而又經濟的筆墨給逼真地描繪出來,似乎奏響了一首「失魂曲」,永恆迴盪在靈魂空間,久久不息。
沒有這般附骨之蛆的思念之苦,又何以有如此失魂落魄之舉?詩人在這裡,根本不屑於大張旗鼓地去著重闡釋自己的種種言行舉止,只是一個簡單的令人驚駭的形容「書去魂亦去」,就把自己所要敘述的重點給傳遞出來。
先有「和淚之墨」,再有「失魂之體」,其中蘊含著的波瀾壯闊,是詩人內在情緒的跌宕起伏,更是火熱情感的真摯展現。
詩人步步遞進,層層渲染,在平靜無波的語言背後,使人深刻領會到這種真情實感。「詩從肺腑出,出輒愁肺腑」(《讀孟郊詩》),蘇軾這樣評價孟郊的詩歌,實在是中肯不虛。
相關內容: 孟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