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字浩然,號孟山人,盛唐山水詩的代表人物,與另一位山水詩人王維並稱為」王孟「。下面跟本站小編一起瞭解一下孟浩然所作的《宿業師山房期丁大不至》吧。
《大地之歌》是奧地利音樂家馬勒創作的一首交響樂,原本名為《第九交響樂》,但是因為貝多芬、舒伯特等人都是在寫完《第九交響樂》後去世,馬勒覺得不詳,便改為「大地之歌」。
這首交響樂有個很大的特點,那就是歌詞採用的是德語翻譯的中國唐詩,這在西方的音樂史上是絕無僅有的。《大地之歌》以孟浩然的《宿業師山房期丁大不至》作為最後一章前半段的歌詞,而且以王維的《送別》作為結尾。
王維很多詩的確有境界有美感,孟浩然的詩讀得少,也沒能感到其特別為人所稱道的獨特之處來。可當時代的詩人對孟浩然評價多高啊,李白說: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杜甫說:復憶襄陽孟浩然,清詩句句盡堪傳。
在他人眼中,孟浩然是位地道的隱逸詩人,因為他年輕時求仕無門,應舉落第後便放棄仕宦走向山水。孟浩然的山水田園詩較之王維更加貼近自己的生活,出現在孟浩然詩裡的景物描寫常常就是他生活環境的一部分,因而他的詩常常帶有即興而發、不加雕飾的特點。如他的《宿業師山房期丁大不至》:
夕陽度西嶺,群壑倏已暝。
松月生夜涼,風泉滿清聽。
樵人歸欲盡,煙鳥棲初定。
之子期宿來,孤琴候蘿徑。
這首詩寫詩人夜宿山寺中,在山徑之上等候友人的到來,而友人不至的情景。古詩文裡,常常有期待某事而不至、不達的缺憾之美,所以寫尋訪隱者卻不遇,遊園不值,雪夜訪戴不見而回,都成了「詩」。孟浩然這首詩,等待來的人寫到最後也沒來,卻也成就了一種別樣的美。
首聯「夕陽度西嶺,群壑倏已暝。」兩句點明時間是在黃昏,這時候夕陽西下了,群山峻嶺瞬間變得安靜了,周圍一片昏暗。這裡短短十個字便描繪了一幅暮色蒼茫的圖景,營造了一種靜謐的氛圍,給人以精神上的洗禮。
頷聯「松月生夜涼,風泉滿清聽」兩句,寫詩人見松月而覺夜涼、聽風泉而感山幽,十個字,表現了詩人視覺、聽覺、觸覺等多種感覺,把對於景物細緻、微妙、豐富的感受都傳達出來了,用筆極精練,很有韻味,歷來為人們所稱道。
頸聯「樵人歸欲盡,煙鳥棲初定。」兩句詩以動襯靜,夜色降臨,山中的砍柴人差不多都走光了,濃濃大霧之中,鳥兒剛剛回到巢裡安息。清幽的背景中加入人和飛鳥的動作襯得四周環境更加安謐。
詩的前六句是對夜景的描繪,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滿山鬱鬱蔥蔥的景色無法欣賞,更加突出了夜晚的昏暗和神秘,砍柴的人和鳥兒都各回各的家,有力的渲染了作者期盼朋友到來的情緒和深情。
尾聯「之子期宿來,孤琴候蘿徑。」兩句,在整幅山居秋夜幽寂清冷的景物背景上,生動地勾勒出了詩人的自我形象:這位風神散朗的詩人,抱著琴,孤零零地佇立在灑滿月色的蘿徑上,望眼欲穿地期盼友人的到來。詩人最後是否等到了友人,我們不得而知,於是給我們留下了無限的想像空間。
全詩寓情於景,描繪了一幅清幽絕美的夜色圖:夕陽西下、群壑倏暝、月照松林、松夜生涼、清聽風泉、樵人歸盡、暮鳥返巢、詩人抱琴、耐心等人。每一幅圖都令人驚艷,堪稱「唐朝最美的一首等待詩」。清代詩評家王夫之在《古詩評選》卷五中,評南朝齊代詩人謝朓的「天際識歸舟,雲間辨江樹」二句詩說: 「隱然一含情凝眺之人呼之欲出,從此寫景,乃為活景。」這一評語,用來評孟浩然的 「孤琴候蘿徑」,不也同樣合適嗎?
相關內容: 孟浩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