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仲舒(約前179~前104年),河北廣川(今河北省棗強縣廣川鎮)人,出身於大地主家庭,是西漢最重要的唯心主義哲學家、倫理學家及今文經學大師。
董仲舒為人廉直,生活嚴謹,道貌岸然。漢景帝時任博士官。漢武帝即位後廣羅人才,舉賢良文學之士,他去應考,名冠群儒,當殿先後三次對策,提出了鞏固封建集權統治的哲學理論,成為西漢中央集權專制統治理論基礎的奠基人。在對策中他還提出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儒家理論來統一思想的建議,得到漢武帝的賞識和採納,開此後兩千年封建社會以儒學為正統的先聲。他後來擔任過江都王相和膠西王相。公元前121年,以老病辭職回家,專門講學著書。
董仲舒著作遺留下來的除《春秋繁霹》一書外,在《漢書·董仲舒傳》中還有《舉賢良對策》。《春秋繁露》是董仲舒哲學著作匯輯,《隋書·經籍志》著錄有17卷,宋《崇文總目》春秋類說有17卷82篇,現存本是79篇,缺3篇。
董仲舒在上述著作中建立了形而上學的神學唯心主義哲學體系。這一思想體系,是為維護以「皇權」為象徵的封建統治而編造的。從漢高祖到漢景帝將近70年間,在黃老的無為思想指導下,封建統治者採取了一些有利於恢復生產的措施,使社會經濟有了較快的發展。到漢武帝時期,社會經濟出現了空前繁榮的景象。但是,中央政權與地方諸王割據勢力的矛盾,封建地主與農民的矛盾日趨激烈,以「無為」思想為特徵的黃老哲學已不能維護統治階級的統治。為了長治久安,統治者不得不假「天威」來彌補其強力統治的不足。因此,「天」就成了董仲舒哲學體系的基石,也是他神學唯心主義世界觀的最高範疇。《深察名號》就是以「天」為核心闡述了「正名」與人性的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