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三寶記》是隋朝費長房創作的佛經目錄,十五卷。下面本站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十五卷。隋代費長房(生卒年不詳)撰。長房,蜀郡成都(今四川省成都市)人,本出家為僧,博學而精於玄理。北周建德三年(574)廢佛法時還俗。隋初被召任翻經學士,在大興善寺國立譯場參加譯事。
自開皇四年至十七年(584-597),那連提耶捨譯《大方等日藏經》、《力莊嚴三昧經》,闍那崛多譯《佛本行集經》、《善思童子經》、《移識經》、《觀察諸法行經》、《商主天子問經》、《金光明經·囑累品》及《合部金光明經序》等共八十餘卷,都由長房筆受。他還致力於佛經目錄的編輯,到開皇十七年,撰成《歷代三寶記》十五卷,於同年十二月二十三日進獻給隋文帝。
《歷代三寶記》亦稱《開皇三寶錄》,簡稱《長房錄》或《房錄》。此書是一部較為全面而又系統的佛經目錄。作者在全國統一,又親參國立譯場的有利條件下,鑒於以往存在的佛經目錄散佚,有的記載不全等情況下,致力搜檢,隱居歷年,付梓而成。
本書共分四部分:一為「帝年」,三卷,以周莊王十年(公元前687)為釋迦降生之年,從此開始至隋開皇十七年止,分上下排列,上列各朝帝王、年號和干支,下記佛教的興替,佛典的傳譯,旁及有關史事,是佛教年表的雛型。其中,第一卷是周、秦。第二卷是西漢、東漢。第三卷是魏、晉、宋、齊、梁、周、隋,附列吳、苻秦、姚秦、乞伏秦、北涼、後魏、北齊、陳。在敘錄中還提到了蜀漢、前涼、前趙、後趙等。
二為「代錄」,九卷(第四至十二卷),每卷前有敘論,次列經錄,依次附譯人略傳。通過它,可以看出佛典的譯傳在各個朝代的情況。據《總序》記載:代錄部分譯述者共有一百九十七人,譯述典籍合為二千一百四十六部,六千二百三十五卷。
三為「入藏錄」,二卷(卷十三是大乘經入藏目錄,卷十四是小乘經入藏目錄)共收佛典一千零七十六部,三千二百九十二卷。四為「總目」、一卷(卷十五)。載有收入此書的表文和本書總序及全書目錄,附有宋、梁、魏、北齊、隋六家經錄和已佚的古代二十四家經錄,保存了古代佛教目錄的豐富資料。
此書優點很多,無疑是研究中國古代佛典目錄和譯經史的重要參考文獻,也是佛教經籍註疏中很有影響,很有學術價值的重要文籍,歷來受到學人重視。由於此書取材廣泛,歷經數代,費時久長,故缺欠之處也不少,如年代有誤,譯人張冠李戴,一經重見復出,失譯人名等。本書寫成後,即上於隋廷,隋文帝曾下令流通,自唐開元以後遂收入大藏經中。現常見版本有大正新修大藏經本。
內容簡介
收僧俗作者一百九十七人,著錄佛教著述二千一百三十部,凡六千二百三十五卷。長房以前代經錄多有散落,且年久湮沒,而新出之書又無目可據,因尋訪故老,搜求集結,纂成此書。 「三寶」,佛教稱佛、法、僧為三寶。此書崇佛,著錄歷代經、律、論等佛經,並為譯經僧人立傳,故名《歷代三寶記》,書成隋開皇十七年(597),故又名《開皇三寶錄》。對考證漢魏晉南北朝佛典有重要參考價值。有宋、元、明、清大藏經本。
作者簡介
費長房,此與《後漢書·方術列傳》之汝南費長房同名。成都人。出家為僧,北周武帝毀佛時還俗,隋初召為翻經學士。見《大唐內典錄》卷五、《續高僧傳》卷二《達摩笈多傳》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