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侄文稿》,亦稱《祭侄季明文稿》。朱關田《中國書法史·隋唐五代卷》謂:《祭侄文稿》「書之奇絕,論者以為《蘭亭序》之後惟此為高,故有『天下第二行書』之譽」。
顏真卿公元758年(約50歲時)所書的《祭侄文稿》與晉代王羲之的行書《蘭亭序》(書於公元353年作者約50歲時)、宋代蘇軾的行書《黃州寒食帖》(書於公元1082年作者約45歲時)並稱為「天下三大行書」法帖。亦系中華十大傳世名帖之一。上述三大行書法帖,因其辭、書皆佳,且均為文稿稿草,情切意真。曹寶麟謂:「他們正是在無心於書的創作狀態下任情恣性地揮灑,才不期而然地達到了最佳的感人效果」,天下三大行書,「這一推崇世無間言」。
版本
《祭侄文稿》傳世有二:一是停雲館所刻祭侄文稿,有陳繹曾、陳深、文徵明三跋,與清卞永譽《式古堂書畫匯考》所載相同;二是墨跡本,明張丑《清河書畫舫》雲,《祭侄文稿》定當以鮮於樞、張晏跋尾本為真跡。
徐邦達《古書畫過眼要錄·晉隋唐五代宋書法》謂:「明文氏《停雲館帖》所刻一本,與此不同,當是偽跡。」
概述
安史之亂,顏真卿堂兄顏杲卿任常山郡太守,賊兵進逼,太原節度使擁兵不救,以至城破,顏杲卿與子顏季明先後罹難,所以文中說「賊臣不救,孤城圍逼,父陷子死,巢傾卵覆」。事後顏真卿派長侄泉明前往善後,僅得杲卿一足、季明頭骨,乃有《祭侄文稿》之作,時年魯公五十歲。評論書法作字、向有字如其人之說。魯公一門忠烈,生平大節凜然,精神氣節之反應於翰墨,《祭侄文稿》最為論書者所樂舉。通篇使用一管微禿之筆,以圓健筆法,有若流轉之篆書,自首至尾,雖因墨枯再蘸墨,墨色因停頓起始,黑灰濃枯,多所變化,然前後一氣呵成。
《祭侄季明文稿》既是起草文稿,其中刪改塗抹,正可見魯公為文構思,始末情懷起伏,胸臆了無掩飾,當是存世魯公手書第一名墨跡。
作品內容
原文釋文
維乾元元年歲次戊戌九月庚午朔三日壬申1,第十三叔、銀青光祿夫、使持節、蒲州諸軍事、蒲州刺史、上輕車都尉、丹楊縣開國侯真卿2,以清酌庶羞,祭於亡侄贈贊善大夫季明之靈口3:
惟爾挺生,夙標幼德。宗廟瑚璉,階庭蘭玉。每慰人心,方期戩谷4。何圖逆賊閒釁,稱兵犯順。爾父竭誠,常山作郡。余時受命,亦在平原5。仁兄愛我,俾爾傳言。爾既歸止,爰開土門。土門既開,凶威大蹙。賊臣不救,孤城圍逼6。父陷子死,巢傾卵覆。天不悔禍,誰為荼毒?念爾遘殘,百身何贖7?嗚呼哀哉!
吾承天澤,移牧河關。泉明比者,再陷常山。攜爾首櫬,及茲同還8。撫念摧切,震悼心顏。方俟遠日,卜爾幽宅。魂而有知,無嗟久客。嗚呼哀哉!
尚饗9。
文字釋讀
「祭於亡侄贈贊善大夫季明之靈口」句:「季明之靈口」的「口」表示字不識。一釋作「曰」字,一釋作「今」字。
「惟爾挺生,夙標幼德」句:「夙標幼德」的「幼」字,一釋作「劭」字,劭,高尚美好之意。
「攜爾首櫬,及茲同還」句:「及茲同還」的「茲」字,一釋作「並」字,即「並」。漢許慎《說文解字》卷十「並」:並也。從二立。一起。顏真卿《祭伯父文稿》(《祭伯父豪州刺史文》)有「脫於賊手,並得歸京」句。
釋文簡注
按:鑒於書法欣賞,採取簡注方式對文稿進行註釋(對可以通過內鏈進行閱讀的詞條予以省略)。
1維乾元元年……三日壬申:「乾元」,為唐肅宗李亨年號。「乾元元年」,即公元758年。
2第十三叔……丹楊縣開國侯真卿:「第十三叔」,顏真卿在從兄弟十五人中排行第十三。「銀青光祿夫」闕「大」字,應為銀青光祿大夫。「蒲州」,地名。「丹楊縣」,地名。742年(唐天寶元年)丹楊郡移置潤州(今鎮江),同時改曲阿縣為丹楊(陽)縣。
3以清酌庶羞……季明之靈口:「庶」,各種;「羞」,通饈,食物。「庶羞」,指各種食物。
4惟爾挺生……方期戩谷:「挺生」:挺拔生長,亦謂傑出。「夙標劭德」,夙標,《晉書·王敦桓溫列傳》:「韞文武之奇才,見賞通人,夙標令譽。」「階庭蘭玉」:喻能使門楣光輝、有出息的子弟。《晉書·謝安傳》:「譬如芝蘭玉樹,欲使其生於庭階耳。」
5何圖逆賊閒釁……亦在平原:「閒釁」,「閒」同「間」,亦作「間釁」。伺隙;乘隙。《文選·張衡〈東京賦〉》:「巨猾閒釁,竊弄神器。」薛綜註:「閒,候也;釁,隙也。」「常山」即常山郡(治所在今河北正定縣);「平原」即今山東德州陵縣。
6仁兄愛我……孤城圍逼:「歸止」,止:助詞。《詩.齊風·南山》:「既回歸止,曷又懷止。」「爰開土門」:爰,乃,於是。土門,今河北井陘,唐時為戰略要地。「蹙」:緊迫。
7父陷子死……百身何贖:「遘」;遭遇。
8嗚呼哀哉……及並同還:「河關」:河,黃河;關,指蒲津關。二者合稱,指蒲州。顏真卿時任蒲州刺史。顏真卿在《蒲州刺史謝上表》中說:「此州之地,堯舜所都。表裡山河,古稱天險。」「比」;親近。「櫬」,《說文解字》棺也。「首櫬」指盛裝季明首級的棺木。
9撫念摧切……尚饗:「撫念摧切」,撫念:悼念。摧切:傷痛摧心深切。
原文(含塗乙字)
維乾元元年、歲次戊戌、九月庚午朔、三日壬申。第十三(原書「從父」二字圈去)叔,銀青光祿(脫「大」字)夫、使持節、蒲州諸軍事、蒲州刺史、上輕車都尉、丹楊縣、開國侯真卿。以清酌庶羞祭於亡侄贈贊善大夫季明之靈曰。惟爾挺生。夙標幼德。宗廟瑚璉。階庭蘭玉。(下圈去「方憑積善」四字)。每慰人心。方期戩谷。何圖逆賊閒釁。稱兵犯順。爾父竭誠。(原有被塗去二行四字)。常山作郡。余時受命。亦在平原。仁兄愛我。(下圈去一「恐」字)。俾爾傳言。爾既歸止。爰開土門。土門既開。凶威大蹙。(下圈去「賊臣擁眾不救」六字)。賊臣不(原一「擁」字圈去)救。孤城圍逼。父(下圈去一「擒」字)陷子死。巢傾卵覆。天不悔禍。誰為荼毒。念爾遘殘。百身何贖。嗚乎哀哉。吾承天澤。移牧河關。(下圈去「河東近」三字)。泉明(原書「東之」二字圈去)比者。再陷常山。(下圈去一字)。攜爾首櫬。及茲同還。(下圈去「亦自常山」四字)。撫念摧切。震悼心顏。方俟遠日。(下及邊圈去五字)。卜爾幽宅。(下圈去一字)魂而有知。無嗟久客。嗚呼哀哉。尚饗。
創作背景
《祭侄文稿》又稱《祭侄季明文》,顏真卿書,時年五十。此文稿追敘了常山太守顏杲卿父子一門在安祿山叛亂時,挺身而出,堅決抵抗,以致「父陷子死,巢傾卵覆」(《祭侄文稿》),取義成仁,英烈彪炳之事。祭悼其侄顏季明更見疾痛慘怛,哀思郁勃。顏季明,即顏杲卿第三子,顏真卿堂侄,當年其父揭旗反正,與顏真卿共同聲討安祿山叛亂時,正是由他往返於常山、平原之間傳遞消息,使兩郡聯結,形成犄角之勢,齊心效忠王室。其後常山郡失陷,季明橫遭殺戮,正當英年,且歸葬時已失身軀,僅存頭顱。所以,顏真卿援筆作文之際,撫今追昔,縈紆忿激,血淚交進,悲憤交加,情不能自禁。顏真卿此文,正義凜凜,有不忍卒讀之感,故黃庭堅《山谷題跋》說:「魯公《祭侄季明文》文章字法皆能動人。」
相關內容: 顏真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