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真卿(709年-784年8月23日),字清臣,別號應方,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唐代名臣、書法家,與柳公權並稱「顏柳」,與趙孟頫、柳公權、歐陽詢並稱「楷書四大家」。下面本站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曾得罪權臣,被貶為平原太守。唐代宗時官至吏部尚書、太子太師,封魯郡公。784年,被縊殺,追贈司徒,謚號「文忠」。其書法精妙,擅長行、楷。初學褚遂良,後師從張旭,得其筆法,創「顏體」楷書,對後世影響很大。又善詩文,有《韻海鏡源》《禮樂集》等,均佚。宋人輯有《顏魯公集》。
顏真卿的書法初學褚遂良,後又得筆法於張旭,還與懷素一起探討書法。他對二王、褚遂良等書法都進行深入研究,吸取其長處,徹底擺脫了初唐的風範,創造了新的時代書風。顏真卿的書體被稱為「顏體」,與柳公權並稱「顏柳」,有「顏筋柳骨」之譽。
顏真卿的真書雄秀端莊,結字由初唐的瘦長變為方形,方中見圓,具有向心力。用筆渾厚強勁,善用中鋒筆法,饒有筋骨,亦有鋒芒,一般橫畫略細,豎畫、點、撇與捺略粗。這一書風,大氣磅礡,多力筋骨,具有盛唐的氣象。
他的行草書,遒勁有力、真情流露,結構沉著,點畫飛揚,在王派之後為行草書開一生面。顏真卿的行書遒勁郁勃,這種風格也體現了大唐帝國繁盛的風度,並與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書法美與人格美完美結合的典例,故而被後世譽為「天下第二行書」。
比較端莊遒勁還有《顏勤禮碑》也是他的作品,但筆畫細瘦和其他碑刻不大一樣。《顏氏家廟碑》,書法筋力豐厚,也是他晚年的得意作品,與其早年時期的作品相比更加渾厚大氣,乃晚年之代表作。
顏真卿在書學史上以「顏體」締造了一個獨特的書學境界。他的書法既以卓越的靈性系之,境界自然瑰麗;既以其堅強的魂魄鑄之,境界自然雄健;又以其豐富的人生育之,境界自然闊大。
在吐露風華的青年時代,顏真卿就向張旭請教「如何齊於古人」的問題。這是顏氏的書學心聲,亦是顏氏高懸的鵠的。這位從小以黃土帚掃牆習字的顏氏苗裔,幾乎在一開始就站到一個高聳的書學起點上。
而在書學上鯤鵬展翅,則經過了幾乎長達三四十年歲月的歷練,才稍成自己的面目與氣候。繼之又以數十年工力百般錘煉、充實,使得「顏體」形神兼具。而其晚年猶求爐火純青,出神入化的境界。「顏體」終於在書壇巍然屹立。
正如範文瀾在《中國通史簡編》中所說:「初唐的歐、虞、褚、薛,只是二王書體的繼承人,盛唐的顏真卿,才是唐朝新書體的創造者。」顏真卿的楷書,尤其是印歲以後的楷書,已形成一種範式,後世學習者極多,甚至有「學書當學顏」的說法。
顏真卿一生書學境界的歷練,大略有三。
第一境界:立堅實骨體,求雄媚書風。在五十歲以前,可以說是第一境界的歷練。在這一過程中初步確立自己的「顏體」面目。
第二境界:究字內精微,求字外磅礡。從五十歲後至六十五歲,可以說是第二境界的歷練。在這一過程中「顏體」形神兼具,已漸成熟。
第三境界:臻神明變化,與生命爛漫。在六十五歲以後的十多年中,可以說是第三境界的歷練。從成熟中加以神奇變化,一日有一日之進境,一碑有一碑之異彩。在老辣中富有新鮮活潑的生機,在疏淡中顯示質樸茂密的風神,在筆鋒得意處顯現功力的爐火純青,在圓潤豐腴中透露自己的豪邁氣度。
顏真卿傳世作品以碑刻最多,楷書有《多寶塔感應碑》《麻姑仙壇記》《東方朔畫像碑》《顏勤禮碑》《顏氏家廟碑》等,行書有《爭座位稿》,書跡有《自書告身》《祭侄季明文稿》。
其中《顏勤禮碑》比較端莊遒勁,但筆畫細瘦和其他碑刻不大一樣。《顏氏家廟碑》,書法筋力豐厚,是他晚年的得意作品之一,與其早年時期的作品相比更加渾厚大氣,乃晚年之代表作。
顏真卿著有《韻海鏡源》、《禮樂集》、《吳興集》、《廬陵集》、《臨川集》,均佚。後人輯其詩文為《顏魯公文集》15卷。《全唐詩》、《全唐詩補編》及《全唐文》亦收錄有其作品。
顏真卿是唐代中期傑出的政治家、書法家。他創立的「顏體」楷書與趙孟頫、柳公權、歐陽詢並稱「楷書四大家」,和柳公權並稱「顏筋柳骨」。他秉性正直,篤實純厚,不阿於權貴,不屈意媚上,剛正有氣節,以義烈聞名於時,最終以死明志。
相關內容: 顏真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