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用彤先生、湯一介先生父子兩代人均為現當代學界的巨擘,桃李遍天下,這樣的現象在學界並不多見。傳奇的形成自有偶然的原因,但其背後也有一定的必然性。湯一介先生遺著《我們三代人》頗能透露其中些許細節。
此書書題「三代人」,內容上由有關的「隨筆」組成,看似不系統,實則有中心,三代人之間的代際影響貫穿其間。湯一介先生受到祖父湯霖的影響主要從其父親那裡間接接受,所以本文主要討論湯用彤先生對湯一介先生的影響。筆者於此拈出四點,供大家參考。
首先,心繫家國。湯一介先生出生前十三年祖父湯霖就去世了,父親湯用彤先生與湯一介先生談論其祖父的情況並不多。不過湯霖先生遺留下的兩樣東西對後代影響很大,一個是喜歡吟誦《哀江南》與《哀江南賦》的家庭傳統,另一個則是其親筆撰述的《讌游圖自序》短文。湯一介先生從《哀江南》與《哀江南賦》中領悟到「喪國之痛」與「家風」。《我們三代人》一書中,湯一介先生感傷「家風」不能在後代身上延續,濃重的憂國憂民之情躍然紙上。幾代人吟誦《哀江南》寄托著此種情懷,祖父湯霖《讌游圖自序》表達了此種情懷,湯用彤先生留美五年歸來懷抱此種情懷,湯用彤先生負有的「內疚感」出於此種情懷,兩代人在特殊年代的默默忍受也依靠此種情懷中蘊含的巨大能量。
其次,勇於擔當。「事不避難,義不逃責」八字是祖父湯霖《讌游圖自序》中的名句,湯一介先生奉其為湯氏家訓。在湯一介先生看來,父親湯用彤是謹遵此家訓的,而他自己顯然亦是以此律己的。
再次,學風嚴謹。祖父湯霖喜「漢易」,「對中外學術治術的源流變遷興失」特別留意,送兒子們上新式學堂。在《讌游圖自序》特別感歎自己「學不足以成名」,期望兒子輩能夠在「學問」上下工夫。湯用彤先生留美學習了西方研究哲學與宗教的現代學術方法,並結合中國傳統的學問精神與研究方法,建立並提倡了新型的學術研究方法。回國後發表的第一篇論文《評近人之文化研究》提出「文化之研究乃真理之討論」的主張,批評了當時幾種不良學風,特別強調「學必探源」。湯一介先生指出,湯用彤先生批評當年某些學者「淺」與「隘」的缺點,也是當今學風不正的表現。
最後,思想自由。湯一介先生感歎自己一代人在國學與西學方面都遠遠不及上一代學者,認為造成這樣的狀況「主要是由客觀條件所造成,但大概我們自己的努力也不夠吧!」
相關內容: 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