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稹《春曉》:此詩被大多學者視為《鶯鶯傳》之張本

元稹《春曉》:此詩被大多學者視為《鶯鶯傳》之張本

元稹《春曉》:此詩被大多學者視為《鶯鶯傳》之張本

古詩賞析

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別字威明,河南洛陽(今屬河南)人。唐朝大臣、文學家。北魏宗室鮮卑拓跋部後裔,北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十四(一說十五)世孫。 元稹與白居易同科及第,結為終生詩友,同倡新樂府運動,共創「元和體」,世稱「元白」。其樂府詩創作受到張籍、王建的影響,「新題樂府」直接緣於李紳。現存詩八百三十餘首,有《元氏長慶集》傳世,收錄詩賦、詔冊、銘諫、論議等共一百卷。那麼下面本站小編就為大家帶來元稹的《春曉》,一起來看看吧!

春曉

元稹〔唐代〕

半欲天明半未明,醉聞花氣睡聞鶯。

猧兒撼起鐘聲動,二十年前曉寺情。

《鶯鶯傳》中有鶯鶯復張生信,文詞並茂,早已膾炙人口,卻將元稹先贈鶯鶯之詩略而未錄。文中只略稱:「明年文戰不勝,遂止於京因貽書於崔,以廣其意。」而此詩被大多學者視為《鶯鶯傳》之張本。

首句「半欲天明半未明」,寫兩情如膠似漆,不料卻又天將拂曉,幽期密約恨短;次句「醉聞花氣睡聞鶯」,寫醉夢溫柔鄉,花氣馥郁,鶯啼嬌囀,纏綿悱惻難捨。「醉聞」句互文連屬,猶言醉而臥,聞到花香,聽見鶯啼,妙語雙關。

第三句「兒撼起鐘聲動」,寫的是黃色小犬撼動寺鐘,劃破寂靜的夜空;結句「二十年前曉寺情的「寺」,正是《鶯鶯傳》中所謂:「張生游於蒲,蒲之東十餘里,有僧捨曰『普救寺』。」為張生寓居所在。「曉寺情」正是詩的前三句所敘的情與事。同時也合於《鶯鶯傳》敘張生、崔鶯鶯合歡之詞,即「有頃,寺鐘鳴,天將曉,紅娘促去……及明,睹妝在肩,香在衣。」二十年前山寺如約幽期那銷魂的春日拂曉,令人難忘。此結尾含蘊深長。

陳寅恪先生說,明乎此,則知《春曉》所寫一段難忘的戀情,實即詩人元稹與雙文(即鶯鶯)繾綣之情。說這首詩是《鶯鶯傳》之張本,實不過分。結句「曉寺情」又照應題目,渲染題旨,含蓄深蘊,耐人尋味。無論是內容與形式、體裁與風格,都達到了和諧與統一。

相關內容: 元稹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古詩賞析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