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仙境圖》是明代畫家仇英創作的遠離塵世理想中的隱居勝地的一幅絹本設色畫,現藏於天津博物館。下面本站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此圖描繪的是一個遠離塵世的隱居環境。遠處峰巒起伏,白雲縹緲,樓閣在雲霧中半藏半露,把這裡點綴得如仙若幻。近處奇松欹斜虯曲,古籐盤繞,紅桃掩映,景致幽雅。三個穿白衣的人臨溪而坐,一人撫琴,一人低首聆聽,一人身倚石巖,揮舞著另一條手臂,似乎是被樂曲所陶醉,就連提籃的童子也為琴聲所感動,靜靜地佇立著。作者通過描繪山水的美麗景色,人物的生動神態和優美造型,表達了無形的樂聲之美。
畫作內容
圖中上半部分峰巒起伏,幽深高遠,山間白雲飄浮,廟宇時隱時現。下半部分是流水木橋,奇松虯曲,坡上的桃樹林掩映於山石、樹木之間,景致雅氣,一副人間仙境景象。三位高士臨流而坐,白色的文士衣著在山石、林木映襯下,顯得格外鮮明。
右下款題「仇英實父制」,鈐「仇英實父」一印。畫上另鈐有「乾隆御覽之寶」「石渠寶笈」二方清內府藏印,並有「欣賞」「靈石楊氏珍藏」「楊曾之印」「燕翼堂」「穎川懷雲子圖畫」等鑒藏印。
創作背景
東晉隱士陶淵明所作《桃花源記》,描繪了人們理想中的隱居勝地,成為後世畫家熱衷描繪的題材,仇英的《桃源仙境圖》也應是取材於此,描繪文人理想中的隱居之樂。
藝術鑒賞
形象
這幅山水人物畫的主體是人物,人在畫中的比例不大,作者通過色彩襯托的手法,使得人物非常突出,通幅是大青綠,色彩艷麗而深重。三個主要人物衣著白色,不但表現了三個人的高雅,而且起到了突出醒目的作用。
構圖
此圖在構圖上取北宋全景式大山大水的佈局特徵,視野開闊清曠,境界宏大,疏密對比強烈。全畫以豎幅高遠章法,分三層疊進,近景為深壑、小橋、流水,橋上有童子捧甌而過。板橋過處,青草鋪地,另一童子攜食盒亢於岸頭。隔小溪為山洞,內有鐘乳石懸壁,有泉淌漾而出,洞口水邊有一位仙者彈琴,兩位仙者於旁靜聽,傳神入微。
仙者傍依的山根岩石間,有山桃雜卉伴臥松而開放,古松自右岸斜坡橫臥於洞頂,松皮龍殼,青籐盤繞,與左岸山巖之山桃相呼應,境界超逸。洞頂清靄虛掩處,有小路自雲中顯現,繞過山梁及松林,瓊閣高築與松柏相輝映,山澗有清泉,挾亂石而流瀉,澗邊雜卉仙草益發,石上小亭別具,山間浮雲繚繞,斜暉之中,幾組遠山,一派雲海,更使畫面境界無盡。
技法
所繪高山、泉水、白雲、石礬、古木、樓閣等,筆墨均精麗艷逸,骨力峭勁,人物被刻畫得生動而富有神采。圖中山峰設色濃麗明雅,勾勒、皴染細密。山間厚雲排疊,造成了雲氣迷濛的幽遠空間,展現出遠離世俗、虛幻縹緲的人間仙境。畫中人物是主體部分,畫家通過色彩襯托的方法使人物非常突出,充分體現了仇英在人物畫和山水畫上精深的藝術力。
名家點評
中國工藝美術師、無錫市美協理事陳剛:「這幅《桃源仙境圖》,有沉著文雅的兼工帶寫式「小青綠」, 也有清逸瀟灑的「水墨寫意」。」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畫研究院專業畫家謝志高:「《桃源仙境圖》中的山水和人物都充分顯示出畫家仇英很高的藝術造詣,畫面高水平的人物描寫和山水刻畫,交相輝映,構成一幅十分完美的圖畫。」
歷史傳承
《桃源仙境圖》經清代安儀周收藏,乾隆時入內府,又歷經楊曾及張翼鑒藏,其子張叔誠遞藏,後被天津博物館收藏。
重要展覽
2018年3月到5月期間,萊山街道聯合煙台美術博物館舉辦了「藝苑掇英—中國歷代經典書畫高仿真展」,其中《桃源仙境圖》的複製品在此期間展覽。
2018年7月13日-11月11日,「解密中國傳統山水畫」展在廣東博物館三樓書畫廳舉辦,《桃源仙境圖》在其中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