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蛇添足,語出《戰國策·齊策二》:「楚有祠者,賜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謂曰:『數人飲之不足,一人飲之有餘,請畫地為蛇,先成者飲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飲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畫蛇曰:『吾能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奪其卮曰:『蛇固無足,子安能為之足?』遂飲其酒。為蛇足者,終亡其酒。」後以「畫蛇添足」比喻做多餘的事,有害無益。
原文
畫蛇添足楚有祠者,賜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謂曰:「數人飲之不足,一人飲之有餘。請畫地為蛇,先成者飲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飲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畫蛇,曰:「吾能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奪其卮曰:「蛇固無足,子安能為之足?」遂飲其酒。
為蛇足者,終亡其酒。
譯文
楚國有個祭祀祖宗的人,賞給他的部下一壺酒。部屬互相商量說:「幾個人喝這壺酒不夠,一個人喝這壺酒才有剩餘。請允許我們在地上畫蛇,先畫成的人喝酒。」
一個人最先把蛇畫好了。他拿起酒壺準備喝酒,就左手拿著酒壺,右手畫蛇,說:「我能夠給蛇畫腳啊。」還沒等他畫完,另一個人的蛇就畫成了,那個人便奪過他的酒說:「蛇本來沒有腳,你怎麼能給它畫腳呢?」於是就把那個壺中的酒喝了下去。
那個給蛇畫腳的人最終失去了那壺酒。
古時候,楚國有一家人,祭完祖宗之後,準備將祭祀用的一壺酒,賞給幫忙辦事的人員喝。參加的人很多,這壺酒如果大家都喝是不夠的,若是讓一個人喝,那能喝個痛快。這一壺酒到底給誰喝呢?
大家都安靜下來,這時有人建議:每個人在地上畫一條蛇,誰畫得快又畫得好,就把這壺酒歸他喝。大家都認為這個辦法好,都同意這樣做。於是,在地上畫起蛇來。
有個人畫得很快,一轉眼最先畫好了,他就端起酒壺要喝酒。但是他回頭看看別人,還都沒有畫好呢。心裡想:他們畫得真慢。又想顯示自己的本領,他洋洋得意地說:「你們畫得好慢啊!我再給蛇畫幾隻腳也不算晚呢!」於是,他便左手提著酒壺,右手拿了一根樹枝,給蛇畫起腳來。
正在他一邊畫著腳,一邊說話的時候,另外一個人已經畫好了。那個人馬上把酒壺從他手裡奪過去,說:"你見過蛇嗎?蛇是沒有腳的,你為什麼要給它添上腳呢?所以第一個畫好蛇的人不是你,而是我了!"
那個人說罷就仰起頭來,咕咚咕咚把酒喝下去了。
以後人們根據這個故事引申出"畫蛇添足"這句成語,比喻有的人自作聰明,常做多餘的事,反而把事情辦糟了。比喻節外生枝,多此一舉,反而壞事。
相關內容: 成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