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四大菜系是:
1 山東菜(魯菜系),分佈於黃河流域。
2 四川菜(川菜系),分佈於長江上游。
3江蘇菜(蘇菜系),分佈於長江下游。
4廣東菜(粵菜系),分佈於珠江流域。
漢族講究並善於烹飪,早在春秋戰國時期,中國漢族飲食文化中南北菜餚風味就表現出差異。到唐宋時,南食、北食各自形成體系。發展到清代初期時,魯菜、淮揚菜、粵菜、川菜,成為當時最有影響的地方菜,被稱作四大菜系。
不同地區的漢族以炒、燒、煎、煮、蒸、烤和涼拌等烹飪方式,形成了不同的地方風味。
山東菜系是由濟南和膠東兩地的地方風味菜發展起來的。其中濟南菜是指濟南、德州、泰安一帶的菜餚,膠東菜是指福山、青島、煙台一帶的菜餚。山東地處中國東部,東臨渤海、黃海,西有遼闊的平原,土地肥沃,氣候溫和,物產豐富。山東是中國古代文化的發祥地之一,是孔子、孟子的故鄉。孔子關於「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的觀點對魯菜的發展有著深刻的影響。魯菜擅長爆、燒、炒、炸、扒,以烹製海鮮聞名,其代表菜有奶湯雞脯、德州扒雞、蔥燒海參、油爆海螺、鍋燒肘子、扒魚翅、九轉大腸、宮廷鮑脯等。
淮揚菜是由揚州、蘇州、南京三種地方菜發展起來的。揚州菜是指揚州、鎮江、淮陰一帶的的菜餚,蘇州菜指蘇州、常州、無錫一帶的菜餚,南京菜又稱京蘇菜,是指南京一帶的菜餚。蘇菜的「蘇」是江蘇省的簡稱。江蘇是中國著名的魚米之鄉。東臨黃海,長江從這裡入海,大運河縱貫南北。這裡氣候溫和,土地肥沃,物產豐富,交通發達,自古以來富庶繁華,人傑地靈,經濟、文化、科技發達,名人輩出。江蘇歷代名廚、名菜、名店馳譽神州,精美的江蘇菜餚歷來被譽為「東南第一佳味」。蘇菜擅長燉、燜、蒸、燒、炒,並重視湯的調製,素有「唱戲的腔,廚師的湯」之說。蘇菜的代表菜有松鼠鱖魚、水晶餚蹄、燉生敲(燒鱔魚)、軟兜長魚(炒鱔絲)、叫化雞、鹽水鴨、無錫醬排骨、蝦仁鍋巴、大煮乾絲、揚州炒飯等。
四川菜以成都、重慶兩地菜為代表,包括樂山、江津、自貢、合川等地方菜。四川自古以來就是「天府之國」,沃野千里,江河縱橫,物產豐富,入烹之料品種繁多。川菜有百菜百味的美譽,以酸辣、麻辣、怪味著稱,擅長小煎、小炒、干燒、干煸,代表菜有魚香肉絲、宮保雞丁、夫妻肺片、麻婆豆腐、太白雞、樟茶鴨、回鍋肉、東坡魚、開水白菜、燈影牛肉、毛肚火鍋等等。
粵菜是以中國廣東省廣州、潮州、東江三種地方菜為主體構成的菜系。粵菜歷史悠久,早在西漢《淮南子》一書中就有「越人得蚺蛇以為上餚」的記載,說明廣東的蛇饌至少已經有2000年歷史。粵菜在漫長的發展進程中,博采眾長,把京都風味、姑蘇名菜、揚州炒菜以及西餐的長處融會貫通,形成了有其獨特風味的菜系,「食在廣州」的美名早已為世人所公認。粵菜擅長煎、炒、焗、炸、燒,講究鮮、脆、爽、嫩、滑,有酸、甜、苦、鹹、辣之別。代表菜有龍虎鬥、冬瓜盅、咕嚕肉、太爺雞、白雲豬手、五彩豬肚、潮州豆腐雞、烤乳豬、蠔油牛肉、脆皮雞、鼎湖上素等等。
上述四大菜系代表了中國菜的精華。除此以外,中國還有數十個大小菜系,都各具特色。魯菜、蘇菜、川菜、粵菜,加上浙江(浙)菜、福建(閩)菜、安徽(徽)菜、湖南(湘)菜,構成為中國的八大菜系。再加上北京宮廷菜、上海本幫菜,則構成中國的新派十大菜系。每個菜系都有自己的代表名菜,如北京菜的北京烤鴨。其中廣東因其地理優勢,與海外交流廣泛,許多廣東名廚在東南亞、歐美等國大量宣傳、介紹了粵菜的特色。而素有名氣的其餘三大菜系,特別是淮揚菜和魯菜,因宣傳交流尚少,依然是「養在深閨人未識」。其實淮揚菜、魯菜在中國的聲譽很高,北京著名的譚家菜就是在魯菜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北京飯店中華禮儀廳就是提供的正宗淮揚菜。
隨著中外經濟、文化交流的發展,期待中國更多的特色名菜早日走向世界,促進中外飲食文化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