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四傑之一的駱賓王!跟錯人一輩子不得志!本站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他是初唐四傑之一,有才華卻是終生沉淪下僚,受人排擠。
他的詩是語文課本的常客,但是在當時他卻是一個不值一提的小官員。
他意圖匡扶皇室,卻是跟錯了領導人。
而他的生死也是歷史的懸案,他就是駱賓王。
1
在揚州城中,駱賓王端坐於大帳之內。
此時他正在灑灑點點,筆起筆落的寫就一篇文章,準確的說是寫一篇討伐武則天的檄文。
他在寫這篇檄文的時候,也就意味著他的命運將會走向兩個極端:
如果造反成功,他將實現封官拜爵,指點江山的理想;
否則就會落得個身死族滅的下場。
天堂與地獄同在,想必此時他的心情一定是戰慄與興奮的混合。
他時不時抬頭向身旁披堅執銳的徐敬業投去感恩的一瞥。
因為正是他給了駱賓王這個機會。
但是他並不知道,徐敬業也曾反覆的打量著他和他的文章。
徐敬業知道駱賓王是文章聖手,所以當他看到「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請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誰家之天下」的時候,他更加確信找駱賓王寫檄文是對的,這篇文章將會為他的造反營造聲勢,打出一張漂亮的政治牌。
2
沒有誰天生就想造反,畢竟造反是個技術活,成本太高(時刻有腦袋搬家的危險),成功率太低(畢竟就那麼幾個朝代)。
駱賓王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是堅持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的信條的,他家人就是這麼教他的。
就連駱賓王這個名字都是他祖父根據《易經》中:「觀國之光,利用賓於王」這句話凝練出來的。
由此觀之,他家人可以說把很大一部分的希望寄托在他的身上,希望他能夠有朝一日輔弼君王,重振祖業。
為什麼說是重振呢?
因為他祖上本來是魏晉之際的古烏傷望族,可謂是顯赫一時。
在隋煬帝時期,政治動盪,各地烽火不斷,駱賓王父親當時是隋軍右軍長史,也算是個高級官員。
但是他對朝廷失望至極,所以就辭官歸隱了。
可是就算你歸隱到非洲,也是要吃飯的。
飯碗沒了,駱賓王父親也不習於耕種,幾年坐吃山空,家道也逐漸中落了。
所以他爹也把希望寄托在這個小兒子手裡,對他嚴格的管教,望他求取功名。
駱賓王也是在讀書這條路上一直向前走的,而且讀得不錯,在當地還引起了轟動。
話說公元644年(貞觀十八年),在浙江義烏駱家來了一位客人,當客人見到不過幾歲的駱賓王舉止非凡,面容清秀,就很是喜歡他。
就和駱賓王邊走邊聊,問了幾個問題,駱賓王都對答如流,兩人談的很投機。
當走到村頭池塘的時候,看到一群白鵝在池塘浮游,客人有意的考考駱賓王,便指著池塘的白鵝要駱賓王作詩。
駱賓王略略思索,便詠出那首膾炙人口的《詠鵝》: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
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此詩一出,眾人稱頌,口口相傳。
以至於流傳到今天,成為小學課本的釘子戶,是必讀,必背,必考的典型。
他自己則是成為了別人家的孩子。
3
但是在大唐初期科舉制度不是很完善,這條晉陞之路仍然是貴族門閥鍍金的終南捷徑,庶族寒門仍然很難晉陞。
而駱賓王當時的家境已經是寒門了,所以說他雖然很有才華,但屢次參加科舉考試都以名落孫山收場。
在長安期間生活困頓潦倒,怎一個慘字了得。
直到他經人介紹,進入了道王府,成為了道王李元慶的秘書,才算是擺脫了困境。
在道王府期間,他還算是勤勤懇懇,道王看在眼裡就有心提拔他。
於是有一天,道王就要手下的人都寫一封自薦信,就說一說自己的本事,好作為提拔的依據。
所有人都寫了,幾乎所有人都是把類似小時候撿到幾文錢交給警察局的事情都寫進信中了。
駱賓王也寫了,不過他是這麼寫的,大意是:「領導啊,感謝您提拔和賞識我,但是我認為很多人把自薦信寫的天花亂墜,讓人噁心。這樣只會讓無德的人得到晉陞,我對這樣的事深以為恥,所以恕難從命」。
道王看後一臉懵逼,心想:尼瑪,難道我還要求你升職嗎?
結果當年與駱賓王一起入職的人都陞官了,他還是一個秘書。
更不幸的是他的任期到了,他自然就失業了。
失業不可怕,可怕的是失業的後果:沒飯吃。
畢竟肚子最重要,他於是放下面子,四處干謁,但是始終無人認領。
因為他除了小時候開過一次掛,實在是沒啥拿得出手的履歷。
他就這樣在偌大的長安遊蕩著,一直尋找著機會。
4
所謂天無絕人之路,公元665年,唐高宗準備前往泰山封禪。
駱賓王在路邊社聽到這個消息後,發揮了自己的特長:寫文章。
而經過多方輾轉推薦,終於把《為齊州父老請陪封禪表》放在了高宗的辦公桌,文中對高宗封禪一事作出高度的讚揚,並且總結了封禪的重大意義以及對未來的指導作用。
把馬屁拍的如同春風化雨,不露痕跡。
高宗很是受用,表示駱賓王是個好同志,於是把他提拔到了奉禮郎這個九品官的職位。
此後他的仕途還算是順暢,一直升到六品侍御史的職位。
但是他又搞事情了,居然彈劾了武則天的手下。
當時的武則天可謂是權勢滔天,與皇帝合稱二聖。
摸這個老虎屁股自然是要倒霉的。很自然他被武則天的人隨便栽了一個罪名鋃鐺入獄。
這是他人生最為黑暗的時期,他沒有料到,自己一心為國確是如此的下場。
望著窗外的炎炎烈日,心中更加煎熬。
聽到外面聒噪的蟬鳴他有感而發,寫就《在獄中詠蟬》:
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
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
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
這首詩經由他的朋友帶出,廣為流傳,一些朝廷人士被感動,就替他說了好話,終於在一年後他光榮出獄。
可是死罪可免,活罪難逃。
他被貶為一名小縣丞。
當時他也老大不小了,應該說一輩子也算是交代了。
但是它仍然是壯心不已,每天堅持關心國家大事。
直到有一天他聽說中宗被廢,李旦繼位,武則天掌握權柄。
他就決定做點什麼,但是他一介書生能做什麼呢?
當時局勢十分險惡,武則天大肆誅殺李唐宗室,排除異己,朝野一片恐慌,天下忠於李唐的人十分不滿。
徐敬業就是一個,當然他不滿另有原因。
他本是名將之後,承襲祖父英國公的爵位。
但是不知為何被貶為柳州司馬。
徐敬業滿腹牢騷,對武則天產生了不滿,於是就在揚州糾集了一批中下級軍官造反。
旬日之間也集結了十萬之眾,聲勢浩大。
駱賓王聽聞馬上響應,投入徐敬業帳下,徐敬業於是把宣傳輿論工作交給了他。
駱賓王很快寫就了檄文,駱賓王文中說武則天是「入門見嫉,蛾眉不肯讓人;掩袖工饞,狐媚偏能惑主」,「豺豹成性,近狎邪僻,殺姊屠兄,弒君鳩母」。
把武則天罵的狗血噴頭。
這篇檄文很快就傳遍四方州縣,為起義軍爭取了一定支持。
5
武則天看到檄文,倒也不是很生氣。
看完後反而對駱賓王的才華大加讚許,並批評宰相的選拔人才工作有疏漏,以後應該避免這樣的情況。
不生氣不代表不著急,揚州畢竟是帝國財稅重鎮不能亂,而且她還有稱帝的活動要在中央進行,地方上要穩定壓倒一切。
她立刻對平叛進行了軍事部署:
任命李孝逸為揚州大總管,率兵三十萬去揚州平定叛亂。
為什麼要派這個李唐宗室子弟呢?
因為用李唐宗室就打破了徐敬業起義匡扶李唐的合法性,這是一張政治牌。
但是所謂真理只在大炮的射程之內。
李孝逸不會打仗,武則天派了一個足智多謀的魏元忠去彌補李孝逸戰略上的不足,還讓名將黑齒常之當預備隊。
可以說安排地妥妥的。
反觀徐敬業呢?
很遺憾,他很不敬業,沒有好好的造反(造反也算一種職業吧),去長安解救李唐。
他居然南下金陵,這就讓天下人看穿他假勤王,真叛亂的嘴臉。
駱賓王看在眼裡,也是十分心寒,但是沒辦法,已經上了賊船。
自己寫了一流文章,統帥卻是沒有一流的能力,一切只能是聽天由命了。
統帥徐敬業跟天才政治家武則天不是一個檔次,徐敬業手下的軍隊倉促集結,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都有差距。
結局就沒有懸念了,徐敬業三個月就兵敗被殺,而駱賓王卻生死未卜。
各種史料記載不同。
駱賓王消失了,但是江湖還有他的傳聞。
據說,在某個深秋,著名詩人宋之問到靈隱寺散心。
長夜漫漫,月華千里,苦心吟了兩句詩:「鷲嶺郁苕嶢,龍宮鎖寂寥」。
起句太高,一時無法為繼。
旁邊一位老僧道:「何不用樓觀滄海日,門對浙江潮」。
宋之問將兩句連起來,頓時豁然開朗,連連稱是,很是佩服。
於是他第二天一早就去拜會老僧,但是老和尚不見了,問了知底細的人才知,那就是駱賓王。
也許他歷經世事,已經大徹大悟,不願捲入俗世凡塵了。
畢竟萬事轉頭空,功名終成糞土。
當年權勢熏天的人不也灰飛煙滅了嗎?徐敬業如何?武則天又如何?
相關內容: 駱賓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