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為感謝救命之恩贈送此物答謝,如今已成為我國的國寶!

左宗棠為感謝救命之恩贈送此物答謝,如今已成為我國的國寶!

左宗棠為感謝救命之恩贈送此物答謝,如今已成為我國的國寶!

國學小知識

左宗棠為感謝救命之恩贈送此物答謝,如今已成為我國的國寶!本站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大約是道光年間,陝西郿縣禮村出土了一組非常重要的青銅器。它們就是大名鼎鼎的大孟鼎和小孟鼎,因為造型古樸,銘文內容豐富,作器者還是周康王時期名臣盂而備受關注。那時候清朝腐朽無能,不僅沒有能力保護國寶,也沒有相關的法律制度約束,誰挖到就是誰的,誰搶到就是誰的。

在這種情況下,小孟鼎很快就下落不明,至今杳無音訊。大孟鼎則經過多次轉手、倒賣,後來到了袁世凱叔父袁保恆手中。袁保恆當時在陝甘總督左宗棠帳下當幕僚,為了討好上司,他將這件國寶作為大禮,送給了左宗棠。

作為古代文人,左宗棠也喜歡金石,並且還有一定的研究。他非常喜愛這件文物,卻毅然決然送給了一個叫做潘祖蔭的人。潘祖蔭雖然也曾當過工部尚書,但當時的左宗棠,手握大權,為什麼要討好他呢?其實,這是左宗棠在當湖南巡撫駱秉章的幕僚時,因為得罪了永州總兵樊燮,被朝廷議罪,還是時為侍讀學士的潘祖蔭說情,才得以逃脫。

潘祖蔭是當時的大收藏家,別的東西看不上眼,唯有重器才能顯示誠意。所以,左宗棠發跡之後,為了這件事,專門以大孟鼎這件國寶相贈,也算是一件美談。

這件大孟鼎,是典型的圓形三足鼎,高為101.9厘米,口徑為77.8厘米,重達153.5千克,是一件不折不扣的大傢伙。它的紋飾以雲雷紋為底紋,頸部和足上部是西周時期最為普遍的饕餮紋,足下部則是兩周凸弦紋,這並不多見。整個器物,雄偉凝重,古樸典雅,是西周中早期青銅鼎的標準器。

更為重要的是,這件文物還有19行291字,記載的是周康王向孟發出告誡。他教育孟當年周文王和周武王是如何治理國家,愛惜百姓的,勉勵孟要以此為鑒,效忠王室,輔佐周王行政,並賜給了孟大量的財物和奴隸。孟感激周康王的教誨,也為了紀念自己先祖南公,便製作了這件青銅鼎。

這篇銘文歷來也被書法家重視,它字體結構嚴謹,佈局合理,排版更是清楚。有人認為,它開創《張遷碑》、《龍門造像》的先河,就書法成就來說,是康王時代青銅器中最為傑出的。

有了這麼多特點,這件青銅鼎成為國寶,是當之無愧的事情。但是,這樣的國寶,也很容易帶來麻煩。潘祖蔭位高權重,得到了它,無人敢打主意。但潘祖蔭一死,禍事就來了。首先是兩江總督端方,對它虎視眈眈,多次想要據為己有,都被潘家後人所拒。

在民國時期,有外國人找到潘家,希望能夠重金購買。但考慮國寶不能流失海外,潘家後人也堅決拒絕了。當時有一個政府大員,借口讓大孟鼎參展,也想巧取豪奪,這個伎倆被潘家人識破,完全不予理會。

直到抗戰爆發,蘇州淪陷。此時潘家做主的潘祖年也過世了,並沒有太年長之人。那些年輕人不願意白白將國寶落入日本人手中,便全部掩埋。雖然後來還是有些文物在此過程中被盜,但大孟鼎卻奇跡般保留了下來。

解放後,潘家人看到了祖國的蒸蒸日上,也看到了妥善收藏大孟鼎的最好途徑。在商議之後,由潘祖蔭的孫媳潘達於出面,將這件國寶捐給了國家。最初是收藏於上海博物館,在1959年,國博的前身北京中國歷史博物館開館時,大孟鼎作為支援,最終落戶國博。

在懦弱無能的清朝,是無力保全這樣的國寶;在軍閥混戰的年代,國寶也是朝不保夕,只有在強大的新中國,才能讓大孟鼎綻放最美的光芒,為我們大家講述歷史的故事。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國學小知識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