閏月是怎麼來的?農曆「閏月」的推算方法和來歷!感興趣的小夥伴快來看看吧。
現代人其實已經習慣了看陽曆的日期,也就是用公元紀年法計算出來的時間,而公元紀年法是近代才在我國普及開的,古人用的是我們現在稱呼為陰曆或者農曆的紀年法。而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會在日曆上面看到,有一些年份中,有一個月是有兩次的,被稱為閏月。閏月是怎麼來的?為何不同的計算方法會多出來一個月呢?
曆法是推算年、月、日,並使其與相關天象對應的方法,是協調歷年、歷月、歷日和回歸年、朔望月和太陽日的辦法。
回歸年約為365又1/4 日 或 12又7/19朔望月,朔望月約為29又1/2 日。年長不是月長的整數倍,也不是日長的整數倍;月長也不是日長的整數倍。不同的文明,在協調年月日的時候,採用了不同的策略。
那麼我們中國傳統的曆法——農曆是怎麼一個情況呢?為什麼農曆有時會多出一個閏月出來呢?
農曆的計算規則
農曆,一年一般為12個月,一個月天數依照月亮圍繞地球運行週期而定,為29或30天,閏年為13月,中國農曆年平年為353或354天,閏年為384或385天,平均每年約為365.2422天(即地球環繞太陽一周的時間)。
農曆可按如下方式推斷:當月亮運行到地球與太陽之間成一直線的那天,為每個月的開始,稱為(朔日)初一。一年中日最長的一天為夏至,日最短為冬至,根據這兩點將一年24等分,得到24節氣。通常,離立春最近的那個朔日(春節)所在的月,為正月。春節在公歷1月20日至2月20日之間。
農曆的歷月長度是以朔望月為準的,大月30天,小月29天,大月和小月相互彌補,使歷月的平均長度接近朔望月。
農曆固定地把朔的時刻所在日子作為月的第一天——初一日。所謂「朔」,從天文學上講,它有一個確定的時刻,也就是月亮黃經和太陽黃經相同的那一瞬間。(太陽和月亮黃經的計算十分繁瑣和複雜,這裡就不予介紹了)
至於定農曆日曆中月份名稱的根據,則是由「中氣」來決定的。即以含「雨水」的月份為一月;以含「春分」的月份為二月;以含「谷雨」的月份為三月;以含「小滿」的月份為四月;以含「夏至」的月份為五月;以含「大暑」的月份為六月;以含「處暑」的月份為七月;以含「秋分」的月份為八月;以含「霜降」的月份為九月;以含「小雪」的月份為十月;以含「冬至」的月份為十一月;以含「大雪」的月份為十二月。(沒有包含中氣的月份作為上月的閏月)
農曆的「身世」
傳說中的古曆法(古六歷,黃帝、顓頊、夏、殷、周、魯六種古歷的合稱)大都沒有流傳。後世的說法是,古曆法對於歲首的定義不同。
比如黃帝、周、魯三種歷以冬至月為歲首(夏歷11月,建子之月),亦即子正;殷歷以冬至月為歲終,以建丑之月(夏歷12月)為正月,亦即丑正;夏歷以元春為歲首(夏歷1月,建寅之月),亦即寅正;顓頊歷(秦歷)以孟冬為歲首,歷元於立春正月初一,亦為寅正。夏歷寅正、殷歷丑正、周歷子正,是為三正。
此後曆法大都採用寅正,故統稱為夏歷。
冬至日是太陽直射南迴歸線的時候。觀測來說就是冬至日影最長。陰陽來講就是陰氣盈到極致,陽氣虧到極致。二元轉化來說就是陰氣狂到頭了該陽氣滋生了。所以叫做「冬至一陽生」。但是以寅月為歲首更多的是為了迎合春季的氣候。
漢興之初,沿用秦國的顓頊歷。漢武帝時期徵集天下歷算大牛,擬出台新的曆法。後於元封七年頒布新曆法,並且改年號為太初,這部曆法就叫做《太初歷》。太初歷是我國第一部有文字記載的曆法。一般認為也是我國傳統曆法的開端。
閏月的由來
農曆作為陰陽曆的一種,每月的天數依照月盈虧而定,一年的時間以12個月為基準;為了合上地球圍繞太陽運行週期即回歸年,每隔一定時間,增加一個月,增加的這個月為閏月,因此農曆的閏年為13個月。
農曆沒有第十三月的稱謂,閏月按照曆法規則,排放在任一個月的過後重複同一個月,重複的這個月為閏月,如四月過後的閏月稱為閏四月。
農曆基本上以19年為一週期對應於公歷同一時間。如公歷的2001年5月27日、1982年5月27日和1963年5月27日這個日子,都是閏四月初五。
農曆的閏月天數與正常月份天數一樣,為29或30天。
為什麼採取「十九年七閏」的方法呢? 一個朔望月平均是29.5306日,一個回歸年有12.368個朔望月,0.368小數部分的漸進分數是1/2 、1/3 、3/8 、4/11 、7/19 、46/125, 即每二年加一個閏月,或每三年加一個閏月,或每八年加三個閏月……經過推算,十九年加七個閏月比較合適。因為十九個回歸年=6939.6018日,而十九個農曆年(加七個閏月後)共有235個朔望月,等於6939.6910日,這樣二者就差不多了。
閏月加到哪個月,以農曆曆法規則推斷,主要依照與農曆的二十四節氣相符合來確定。自冬至開始,逢單數為節氣,逢雙數為中氣,如輪到一個月只有節氣沒有中氣,即為上一個月的閏月。
為什麼有的月份會沒有中氣呢? 節氣與節氣或中氣與中氣相隔時間平均是30.4368日(即一回歸年排65.2422日平分12等分),而一個朔望月平均是29.5306日,所以節氣或中氣在農曆的月份中的日期逐月推移遲,到一定時候,中氣不在月中,而移到月末,下一個中氣移到另一個月的月初,這樣中間這個月就沒有中氣,而只剩一個節氣了。
從十九年七閏來說,在十九個回歸年中有228個節氣和228個中氣, 而農曆十九年有235個朔望月,顯然有七個月沒有節氣和七個月沒有中氣,這樣把沒有中氣的月份定為閏月,也就很自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