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又和大家見面了,今天本站小編帶來了一篇關於曹操的文章,希望你們喜歡。
曹操是三國時期的梟雄,是曹魏政權的奠基人
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他也是一名傑出的文學家,開創了「建安文學」,對後世影響至深。
他的那首《短歌行》「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至今仍能引起共鳴。
他在北征烏桓歸途中,曾寫下一首經典名作,氣壯山河,還留下了千古未解之謎。
此詩名為《觀滄海》,是一首四言古詩,詩人以浪漫激情的筆調勾畫了大海吞吐日月的壯麗景象,氣勢磅礡,被譽為「有吞吐宇宙之氣象」,還入選了中學教科書。
全詩如下: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裡。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詩歌開頭便交代了登臨的地點:碣石山。
詩人登上碣石山,放眼遠眺,大海的壯闊景象盡收眼底。
一個「觀」字總領全文,詩人下文所描繪的景象皆從此字而來。
接著的四句寫的是他眼前所見之景,波瀾壯闊。
海面是那樣的廣闊浩渺,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那聳立的山島。
在它們的點綴之下,平闊的海面顯得更加壯麗。
本是蕭瑟搖落的季節,可是島上卻是草木繁茂,搖曳葳蕤,詩意盎然之感油然而生。
秋風乍起,草木搖動,只見海中的巨浪洶湧起伏,浩浩湯湯。
這些是詩人所見的秋景,蒼涼悲壯,也是他的心情寫照。
縱使到了蕭瑟的年華,他仍有一統天下的雄心抱負,就像他在另一首詩中所言「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接下來的四句是他的想像之景。
日月的升起降落,彷彿都是在這浩瀚的海洋中。
燦爛的星辰,好像也是由此中孕育出來的。
短短4句,便將大海的寬廣胸懷描寫得淋漓盡致。
這樣神奇壯麗的聯想,凸顯了詩人寬廣的胸襟。
他欲像大海一樣,包容萬物,將天下納入掌中。
這樣的偉大抱負,不愧是一代梟雄。
而最後兩句沒有特殊含義,是一種套語,和詩歌本身並沒有太多關係。
全詩語言質樸,想像豐富,意境開闊,情感悲壯,是登臨詩中的經典佳作。
這首詩無論是情感還是語言都很好把握,但是卻留下了一個千古未解之謎,那就是碣石山到底是在哪裡?
一般有三種說法,一是指河北昌黎,二是指山東的無棣,三是指遼寧的興城。
這首詩是曹操證烏桓歸途中所寫,烏桓當時是在冀東遼寧一帶,而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定都許昌(河南),按照地理來看,他返程途中是不太可能會經過山東的。
所以基本可以排除山東的碣石山了。
而遼寧與河北倒是都有可能,後世一般更傾向於河北。
河北的碣石山因先後有多名帝王登臨而聞名於世,例如秦始皇、漢武帝、曹操之後的隋煬帝、唐太宗。
有些帝王還在此處建立行宮,在北戴河附近就曾發現一座秦朝行宮遺址,還有附近孟姜女廟出土的秦朝文物,似乎都能證明這座碣石山便是歷代帝王所鍾情的靈山。
就連毛主席在《浪淘沙·北戴河》也曾說「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所以很多人都有更傾向於河北。
但是遼寧也曾發現秦朝行宮遺址,按照曹操當時的行軍路線,也是有可能登上這裡的碣石山的。
所以這也就成了千古未解之謎了,到底曹操是在哪裡寫下這首詩,也許只有他自己才知道了。
相關內容: 曹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