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琰一生嫁了幾任丈夫?「文姬歸漢」之後怎麼樣了?本站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蔡琰,三國時最有名的才女。她留兩首詩,另外一個才女甄宓留下一首。
但是蔡琰,又是一個殘酷的母親。
她拋棄了她親生的兩個兒子。「兒前抱我頸,問母欲何之」,她的兒子問她:「人言母當去,豈復有還時。阿母常仁惻,今何更不慈。我尚未成人,奈何不顧思。」
——媽媽啊,你總是很仁慈,今天為什麼變得無情?媽媽啊,我還沒有長大,你能不能想想我啊?
這是蔡琰在自述五言詩裡,寫自己和兒子分離時的情形。
儘管她「見此崩五內,恍惚生狂癡。號泣手撫摩,當發復回疑」,蔡琰仍割捨情戀,從匈奴回到中原。
這也是文姬歸漢的故事。發生在公元207年,蔡琰已在匈奴生活了12年。能回中原,得力於曹操。曹操和她的父親蔡邕是知交,平定北方後,用金璧將蔡琰從匈奴贖回。
蔡邕有兩個女兒,大女兒蔡琰,小女兒蔡氏,嫁給曹魏的上黨太守羊道,生下二兒一女,羊承、羊徽瑜、羊祜。
蔡邕,是一代名將羊祜的姥爺。而羊徽瑜,是司馬師的第二任老婆。
蔡琰和妹妹的命運,差就差婚姻上。
蔡琰一生,前後有三個丈夫。
第一個丈夫是河東世家的衛仲道。結婚時間不長,衛仲道生病死了,兩人沒有孩子,蔡琰就回到自己家裡。
195年,李傕、郭汜作亂關中,羌胡劫掠,蔡琰被擄走,在匈奴生下兩個孩子。第二任丈夫,姓名不詳,有說是匈奴左賢王,有說不是。
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蔡琰和第二任丈夫,沒有絲毫感情。這個男人,可以為曹操的金璧放棄蔡琰,只把蔡琰當成自己後院的一個女奴而已。
從匈奴回到中原,是蔡琰最大的期望。最大的難題,是離開自己生下的孩子。
是做一個好母親,做一個奴隸似的母親?
還是,做一個殘酷的母親,做一個自由的自己?
對自由嚮往,加上胡漢的巨大差異,蔡琰選擇了歸漢。這裡的漢,不一定指漢朝,應指漢族,指漢文化。
在異族文化之下,蔡琰哪怕再生兩個孩子,她內心仍是孤獨的,哪怕被捧上王后寶座,精神也是被奴隸的。
第三任丈夫是曹操安排的,名叫董祀,屯田都尉。
婚後不久,董祀犯法了,應該被處死。蔡琰親自去向曹操求情。
曹操最煩求情,最欣賞執法六親不認,因為他自己就是這樣做的。
可是,在蔡琰這裡,他可以不講原則。
當時,曹操和許多公卿名士、遠方使者坐在一起,他對大家說:蔡邕的女兒在外面,今天讓大家見一見。
曹操知道蔡琰為什麼來,他不拒絕但也沒馬上答應,就是想讓蔡琰當眾講講赦免董祀的理由,成立就赦免,不成立就不赦免。
當眾來判定,就是請公卿名士作個見證,作個陪審,可以讓人無話可說。
披散著頭髮,光著腳的蔡琰,雖然趕來匆忙,但她依禮叩頭請罪,說話條理清晰,情感酸楚哀痛。
滿堂賓客,都被她打動了,「為之動容」。
心中同樣暗暗喝彩的曹操,仍然將了才女一軍:確實讓人心生憐惜!但是文書已經發出去了,怎麼辦?
蔡琰說:您的好馬上萬,猛士成林,為什麼吝惜一馬一騎,不去救一條命呢?
曹操終於被打動,赦免了董祀的罪。
苦難命運是文學的土壤。
回到家,蔡琰寫下《悲憤詩》二首。
詩的最後,她說:「托命於新人,竭心自勖勵。流離成鄙賤,常恐復捐廢。人生幾何時,懷憂終年歲。」
——把命運寄付給再嫁的丈夫董祀,自我勉勵,努力活下去。流離後,自覺鄙賤,常常害怕被丈夫拋棄。想一想,人生還有多少時間,憂傷著一年又一年。
悲憤,悲天憫人。蔡琰並不想做什麼才女,不想做什麼神女,她只想幸福而安寧活著,像妹妹那樣,有丈夫愛,有兒女在。
有閒的時候,彈琴作曲,潑墨寫文。
這才是她想要的自己,一生只活這一次。
相關內容: 蔡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