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傳統民居
生肖民俗
潮汕農村傳統民居的樣式很多,且都用生動形象的名稱來命名,如「四馬拖車」、「四點金」、「下山虎」、「爬獅」等等。
一、四點金
「四點金」是潮俗獨特的村居,舊時只有殷富顯達的家庭才能建造。「四點金」建築格局有點像北京的四合院。外圍一般有圍牆,圍牆內打陽埕,鑿水井;大門左右兩側有「壁肚」;一進門就是前廳,兩邊的房間叫前房;進而是空曠的天井,兩邊各有一房間,一間作為廚房,稱為「八尺房」;另一間作為柴草房,一般稱為「厝手房」;天井後邊為大廳,兩邊各有一個大房。「四點金」的構築還有多種:只有前後四個正房,沒有厝手房及八尺房,而四廳齊向天井的,稱「四廳會」;前後房都帶八尺房和厝手房的,則變八房為十室的稱為「四噴水」。如果在「四點金」外圍建一圈房屋,則謂之「四點金加厝包」。
二、下山虎
「下山虎」房屋的建築在潮汕農村中較為普遍。建築格局比「四點金」簡單,少了兩個前房,其餘基本一樣。「下山虎」因為門路出入不同,因此有開正門和邊門的區別。通常中間不開門而只開兩邊的稱為「龍虎門」,也有既開正門又開兩邊門的。
三、四馬拖車
「四馬拖車」也稱「三落二火巷一後包」,是「四點金」的複雜化。
蔡澤民的《潮州風情錄》對「三落二火巷一後包」的格局和功能作了詳細描寫:「『落'是潮汕方言,即進的意思。第一進有凹形門洞,俗稱『門樓肚'。進大門,中間是過渡廳,有道『反照'擋在正中。左右各一間房子,稱為『前房'。一進與二進間,有天井及左右兩道通廊。通廊前端各有一門通火巷,左廊的門便叫『青龍門',右廊的門稱『白虎門'俗稱為『龍虎門'。過了天井便是二進,二進有面闊二間的大廳,兩邊各有一間房子稱為『大房'。廳的前後各由八扇禪門隔起來。二進和三進中間也有天井,天井左右各有一爿南北廳,南北廳前後兩端都有『厝手間』,相接前後進的大房。三進的結構與二進相同,只是三進的大廳後面隔開一塊狹長的暗間,稱作『後庫'。後庫左右有門通後包。主體建築兩邊各有一列與它平行的房子稱作火巷,由龍虎門及厝手間的內外子孫門連接主體建築。後包指三進後面的一列房子。整個建築格局就像一駕由四匹馬拉著的車子,故名『四馬拖車'」。
「四馬拖車」整個建築的各個部分都有它特殊的功能。頭進的『反照'是為了遮擋路人和客人的視線,不致使屋裡一覽無遺。通廊是主人和來訪客人停放交通工具的地方。南北廳是平時接待客人用的,而長輩們重要的會見和議事則在二進和三進的大廳進行。三進的大廳還設置祖龕供奉祖宗靈位。逢年過節、祖宗忌辰、家人要出國,就要開龕門祭拜抑或向祖宗「告別」;家人做了傷風敗俗的事要繩之以家法,也要開龕焚香,讓他在祖宗面前請罪。後庫則是供辦喪事時停放棺柩的地方。主體建築的大房由長輩居住,最高長輩一般住在三進的房子,其它房間由小輩居住。磨房、廚房、浴室、廁所等生活用房都集中在左邊的火巷。家中遇上辦喜事,則各進大廳的禪門洞開。辦喪事時更為隆重,不單要卸下「反照」,還要卸下各進的禪門。所有天井架上地板,天井的上空撐起帳篷。這樣一來,一、二、三進形成了一個寬敞的大空間,便於進行各種活動。總的來說,主體建築前低後高,每進遞增三級石階,這樣便於突出主要廳堂,更重要的是為了不讓前進遮住後進,保證後進的采光。後包是為了保護主體建築和防盜而設。當然,像這樣大規模的房屋,一般人家是無緣問津的。現存較完整的「四馬拖車」,可在澄海縣隆都鎮的「慈黌爺故居」看到。
無論是「四點金」還是「下山虎」,潮汕民宅有一個突出的特點就是極其注重裝飾,故有「京華帝王府,潮汕百姓家」之說。檁木要漆成紅色,椽子則漆成藍色,故稱「紅桁藍桷」。單是山牆的脊端,就有金、木、水、土、火五種不同的造型。造型優美的五星脊飾,連同山牆、屋簷都用瓷來鑲嵌。嵌瓷是潮汕民間工藝美術,用各種顏色的瓷片在屋頂一些主要部位貼出各種立體形象,有花草、鳥獸、蟲魚、還有人物,造型栩栩如生,十分傳神。除了嵌瓷,還有雕刻,在建築物的一些木質結構上鏤刻各種形象,使整座建築物富有藝術氣息,古色古香如皇宮建築。
值得一提的,還有饒平的「竹竿厝」。這種房屋,是直通通一列既長而高的房屋,宛若平放著的竹竿。根據家居需要,可將房子隔成若干格使用。饒平很多地臨海,海風較大,所以不少房屋都是壘石而成,十分牢固。
潮汕民居的建築方位一般都是取朝南偏東,以南為主。這樣冬可擋住嚴寒的北風,夏又可接受涼爽的南風。
民居還有植樹的習俗,稱作種「鎮宅樹」。多以龍眼、番石榴為多。龍眼又叫做桂圓,取其吉祥之意;番石榴多子,取多生貴子之意。忌種苦楝,苦字當頭種了唯恐不吉;還忌種桃樹,據說桃樹容易成精,蠱惑男人,徒生災禍。
相關內容: 傳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