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 吃月餅的密約傳說

「中秋節」 吃月餅的密約傳說

「中秋節」 吃月餅的密約傳說

民間傳說

  八月十五應該吃月餅。民間有幾個傳說的版本:原來各戶都住著一個韃子(這“韃子”是什麼我也不知道,別的傳說中,有的說是“元朝殘酷的統治階級”,搞得好像他和朱元璋是一頭的,還是講“韃子”的版本靠譜點),說這韃子在家作威作福,無惡不作,人們實在忍受不了,約定在八月十五這天,一齊動手殺死韃子,就將這個密約寫在紙上,夾在月餅內,互相贈送。後來大事已成,八月十五吃月餅的風俗也保留下來。

  不過文獻記載在元代以前就有月餅了,可見上述傳說不可靠。《洛中見聞》中講,唐僖宗在中秋節吃月餅,覺得很好吃,正好聽說新科進士在曲江開宴,便讓御膳房用紅綾包裹月餅賞賜給他們。到了宋代,月餅已有“荷葉”、“金花”、“芙蓉”等花名,有說那個時代的代表詩人蘇東坡詠月餅道:“小餅如嚼月,中有酥與飴。”但我老找不到出處,有點懷疑這是哪個糕餅鋪的老闆編的,而不像是寫“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的蘇東坡本人寫的。

  在山東老家過中秋節,有把各戶的月餅擺出來,讓小孩一邊吃一邊唱,比較各戶月餅優劣的習慣。吃月餅的意義,一般都認為是取團圓之意,象徵閤家團圓。但是就原來意義說,應該是拜月的供品和人們的節日食品。由於咱們國家人特別愛給家族團結找說法,月餅才兼有了團圓餅的含義。以前在各地月餅中,以廣式、蘇式、京式最有名,但現在常聽到的好像是港式、星巴克式、哈根達斯式。

  不流行的不一定是因為不好被市場淘汰。蘇式月餅講究吃剛出爐的,香氣撲鼻,炙手可熱,一口咬下去鬆軟綿香,還有酥皮撲簌撲簌像花瓣般落下來。但就因為太嬌氣了,不方便攜帶贈送,想吃蘇式月餅,您請蘇州吧。美食家趙珩對廣式月餅獨霸天下有些不以為然,他告訴我們,在四五十年前的北京,有種京式月餅和傳說的“掉在地上砸個坑”的自來紅月餅有天壤之別:“翻毛月餅是瑞芳齋最具代表性糕點,不止賣中秋一季。其大小如現在的玫瑰餅,週身通白,層層起酥,薄如粉箋,細如綿紙,從外到內可以完全剝離出來,鬆軟無比,決無起酥不透的硬結。餡子是棗泥的,炒得絲毫沒糊味兒,且甜淡相宜。”

  但自從瑞芳齋在60年代歇業後,他最常吃的也是廣式月餅了。每到中秋前夕,上海親戚就給他家寄來杏花村的月餅,“杏花村的月餅皮包餡大,也屬廣式月餅的路子,但用糖適度,甜而不膩”。趙珩家的一個鄰居是山西人,每到中秋就自己做月餅。以油合面起酥,餡不大也不甜。“山西人本來就擅長麵食,他們都自個買月餅模子,做改良月餅。”

  “北京人悠閒慣了,講究吃和時令相合的東西。其實,中秋節最時令的吃食就是水果。”趙珩說,“一定要吃石榴,這時石榴正好熟透了,石榴多子,在民間有多子多福的意思。還有西瓜,現在西瓜快下市了,但在以前都是農曆六月底才上市,到中秋節吃正好。葡萄講究吃玫瑰香,京白梨,還有南方來的枇杷等。水果是很重要的一個門類,因為正好是豐收的季節,唐宋以來都是這麼過的。”

  富察敦崇在清末出版的《燕京歲時記》中記載:“每屆中秋,府第朱門皆以月餅果品相饋贈。至十五月圓時,陳瓜果於庭以供月,並祀以毛豆、雞冠花。是時皓月當空,彩雲初散,傳杯洗盞,兒女喧嘩,真所謂佳節也。”可見先人們過中秋,並不是月餅一枝獨秀。“這一兩年,眼瞅著中國人對月餅的消化能力越來越低了。大概和現在大家過中秋都在外面吃飯有關係。”沈宏非說,“酒足飯飽之後,再吃吃甜膩油重的月餅顯然不合適。為什麼哈根達斯月餅受歡迎?因為可以當飯後甜品吃”。可能也和這市場“只比貴,不比好”有關,被賦予了太多文化附加值的食物,畢竟不如螃蟹那樣的天然時令尤物來得令人想念。

  老話說“八月十五,菊黃蟹肥”,《紅樓夢》第38回就寫到一場中秋螃蟹宴。史湘雲在“藕香榭”大擺螃蟹宴,賈寶玉和眾姐妹用“桂花蕊熏的綠豆面子”洗手,坐在山坡桂花蔭下的氈子上,持蟹賞花,以“菊”和“蟹”為題賽詩行酒令。“賈母那邊一迭聲問:‘見了什麼這樣樂,告訴我們也笑笑。’鴛鴦等忙高聲笑回道:‘二奶奶來搶螃蟹吃,平兒惱了,抹了他主子一臉的螃蟹黃子。主子奴才打架呢。’”黛玉因不大吃酒,又不吃螃蟹,自令人掇了一個繡墩倚欄杆坐著,拿著釣竿釣魚。別人給她拿來黃酒,她說:“我吃了一點子螃蟹,覺得心口微微的疼,須得熱熱的喝口燒酒。”寶玉就給她端來合歡花浸的燒酒,喝high了,做了首詠菊的詩:“毫端蘊秀臨霜寫,口吃噙香對月吟。”襯得其他人沒了顏色。寶釵不甘下風,就做了首詩詠蟹:“眼前道路無經緯,皮裡春秋空黑黃。”老辣的句子,顯出了她與黛玉之間的區別。《紅樓夢》中鋪陳的美食很多,但場面最大的就是這次蟹宴了。可見食蟹對古代大戶人家來說也是個事兒,不過吃蟹的細節著墨不多,只是用來為環境和氣氛做個烘托罷了。

  王敦煌在《吃主兒》裡用了8頁紙寫他怎麼吃完一隻蟹。螃蟹身上每個部位都有吃主兒專用的名詞,他們家吃的蟹只分肥蟹和極肥蟹。“只憑手和口剝蟹,借用蟹身上的爪尖做工具,速度之快令人驚奇。剝出的螃蟹皮乾乾淨淨,整整齊齊,絕對不會再帶著吃不乾淨的地方,也不可能再有殘留在皮裡的肉絲。”但是,“中秋並不是北方吃蟹最好的季節。”王敦煌接受電話採訪時說,“應該是在公歷11月底12月初時候。從前北方吃蟹講究七尖八團,因為北方水冷,蟹繁殖期早,說的是白洋澱來的‘勝芳大蟹’,早斷檔多年了,現在都成了九尖十團了。”王敦煌說一口老北京土話,與北京大院話和北京胡同話都不太一樣,因為小時候他爸、媽下放,他是由家裡的老僕玉爺帶大的。王敦煌的爸爸是旗人王世襄,除了研究明式傢俱,更是有名的“吃主兒”。王敦煌最津津樂道的他剝蟹的本事,是在他八九歲上爸爸手把手教給他的。“我很反對使用那‘蟹八件’,我現在牙口不好了,需要借助其中的一件工具,蟹鉗子,不過也就質量特別好的值得用用。我給我爸爸剝蟹,嘿,5分鐘剝兩隻。全國許多螃蟹產區早就沒野生蟹了,‘大閘蟹’已經成為河蟹的代名詞,而且價格不菲,要是會剝蟹,剝得乾淨,也對得起自己呀。”

  蘇州畫家葉放在他的朋友眼中,就是個生活在現代的古人。每年中秋節他都是和好朋友們辦雅集。前幾年,他買了艘古船,停在三山島附近,一到中秋都帶朋友坐“百年船”喝“百年茶”,聽“千年琴”賞“萬古月”。有一年中秋,他做了一個叫做“花事”的雅集。那天的菜單很養眼:“天香引(丁香花,鴨肉)、尋瑤草(代代花,猴頭菇)、點絳唇(玫瑰花,豬肉)、沉醉東風(茶花,芥藍)、梅花引(梅花,蝦仁,蝦排)、疏影(梅花,荸薺)、澡蘭香(蘭花、花,豬肉)、望湘人(竹蓀,蘆筍)、霜天小角(菊花,蟹黃,蟹膏)、杏花天影(杏花,蛋清,干貝)解語花(百合花,藕,豬肉)、摸魚兒(玉蘭花,塘鯉魚)”

  和同好一起賞花,詠花,食花。來自葉放童年食花的記憶。葉放生在蘇州一個名門望族,對他來說,花事雅集是發思古之幽情,也是營造新的文化意境。他說:“我們現在的很多文化活動都有符號化的問題。我就想重新思考,營造一種文化情境來提供文化想像,太符號化的東西很容易產生審美疲勞。當一種文化形式或行為,被某種審美習慣所包裝的時候,情感只能停留在經驗裡,而體驗的空間也隨之被埋沒了。可偏偏這體驗能使你在過程中獲得感悟,在快樂中慰藉情愛,這是我們現代生活不可忽視的問題。你看,傳統文化想像的體驗不是也可以在現代生活中進行麼?創造情境就是很好的途徑,不同的情境構成不同的文化體驗。”

  “南京人中秋愛吃月餅外,還吃各種時鮮的瓜果,鮮藕、熟菱、柿子、石榴、糖芋頭等。不過現在我們過中秋,就是一幫好朋友一起吃一頓飯。隨便吃什麼,可能全國各地的菜。”南京作家韓東說,“我還不知道今年中秋節是幾號,以前還會想著吃桂花鴨。桂花鴨正好在桂子飄香之時應市,肥而不膩,但現在隨時都能吃到,也就不一定非中秋節的時候吃了。”南京人酒後還喜歡食一小糖芋頭,澆以桂漿,也就是糖桂花。”“桂漿”,取名自屈原《楚辭·少司命》“援北方閉兮酌桂漿”,中秋前後採摘,用糖及酸梅醃製而成。

相關內容: 中秋節傳說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民間傳說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