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中秋:
中秋節祭月之禮由來已久,民間於中秋節也會祭拜‘太陰娘娘’。在月亮升出來之前,民眾在自家門口對好月亮出來的方向擺設香案,祭拜太陰娘娘,拜月的供品主要是月餅、應時的水果、糖果、清茶等。
祭月也是民間供奉嫦娥的習俗,形式主要是‘祭月’。
自古以來,民間視月亮為神靈。拜月亮大都為祈願,而若心中願望達成,則需再擺一次香案酬謝月神的幫助。民間拜中秋的習俗,是向天空膜拜月亮。祭品方面,包括芋頭、綠柚、菱角、月餅及合時果品等;祭具方面,主要包括香燭、壽金、大光寶等衣紙;拜中秋是拜日月之神,所以,最重要是買一個‘日月牌’,日為太陽之神,月為太陰之神。到了吉時,就開始焚香祭祀,誠心許願,拜完就可以燒衣,之後一家人就一邊賞月,一邊共享拜過神的食品。
《燕京歲時記》:‘月光馬者,以紙為之,上繪太陰星君,如菩薩像,下繪月宮及搗藥之兔。人立而執杵,藻彩精緻,金碧輝煌,市肆間多賣之者。長者七、八尺,短者二、三尺,頂有二旗,作紅綠,笆或黃色,向月而供之。焚香行禮,祭畢與千張、元寶等一併焚之’。
而某些地區的祭月方式是拜祭‘木雕月神像’,即是用桂木刻版印成的‘月亮神’,或稱作‘月亮紙’,據悉在月亮升起之前,先朝向月出的一方,把‘月亮紙’貼好,之後將一些合時的果品準備好,在月亮升起隨即燃點斗香祭拜,婦女及兒童先拜,男人後拜,之後就把月亮紙燒掉,再把供品分給每位家人享用,就算不在家的,也要留他一份,以求大吉大利,此外,未婚男女亦可在月下焚香乞求月老助其撮合姻緣。
月餅:
中秋節的應景食品就屬月餅及柚子了。
月餅,又稱胡餅、宮餅、小餅、月團、團圓餅等,是古代中秋節祭拜月神的供品,相傳下來,就形成了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月餅象徵團圓,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源自何時已無法查證,據推測可從周朝算起,漢代已有蒸餅、胡餅、湯餅等,宋朝已有千層餅、油酥餅、月餅等名詞。元朝末年,當時中原人不甘受蒙古人的統治,有志之士皆起義抗元,然欲整合反抗的力量,卻苦於無從傳遞消息,劉伯溫獻一計策,散佈將有瘟疫的流言,要人們於中秋節之前買月餅來吃以避禍。大家買了月餅回家後切開一看,裡面藏了紙條寫著‘八月十五夜起義’,於是民眾紛紛響應,因而一舉推翻元朝。而中秋節的應景食物月餅就廣為流行了。
中秋時節正值柚子盛產期,柚子的顏色黃亮,形狀光滑圓潤,加上‘柚’與‘佑’同音,是一種非常喜氣及吉祥的水果,因此被人們當做是中秋節的主要水果。
明清以後,月餅的製作又隨地域之分而有各種變異。《燕京歲時記》記載:‘中秋月餅,以前門致美齋者為京都第一,他處不足食也。至供月餅,到處皆有。大者尺餘,上繪月宮蟾兔之形。’足見當時北京城內己有製作月餅的著名商店了。
月餅製作的特色,因地而異。較多為人熟知的有蘇式月餅、廣式月餅、京式月餅、寧式月餅、滇式月餅、潮式月餅等。蘇式月餅多是酥皮,油多糖重,鬆脆香酥。廣式月餅重糖輕油皮薄餡美,不易破碎,適宜饋贈。京式月餅素油素餡,且多為硬皮。潮式月餅以糖冬瓜為餡,食之鬆脆滋潤。另有一種產於東北的‘套月’月餅,專供饋贈之用。最大的底盤直徑約三十三公分,由下而上逐一縮小,一套嫦娥奔月的連環畫。而商人們也為月餅取了許多極雅致的名字。如西施醉月、嫦娥奔月、七星伴月、蟾宮丹桂月、珠江夜月、三潭印月、唐皇燕月等等。也有以內含餡料來定名的,如蛋黃蓮蓉月、五仁甜肉月、欖仁白蓮蓉月、叉燒臘腸月、寶鴨腸月、寶鴨穿蓮月、椰蓮蓉月等等,光聽到名字就已使人垂涎三尺 。
賞月:
秋天的節日中,數中秋節最為隆重。中秋節和月亮有關。這一天,月亮最圓。根據古代天人合一的觀念,月圓之日也應是親人都在之時,‘月圓人團圓’,對民眾來說,這是一個全家團圓的日子。如果缺人,那就要遙望圓月,寄托相思,讓雙方的思念‘團圓’。如果都在,就閤家團聚在一起,在家門口一邊烤肉、吃月餅、剝柚子,一邊賞月傾談,這是中秋夜常見的景象。月餅是中秋的食品,平日一般不興食用。這種食品都做成圓的,和圓月相應,也象徵團圓美滿。還有一種食品做成兔子模樣,最為孩子所鍾愛,因為不僅可以觀賞還可食用。做成兔子模樣也和月亮有關。在中國人的傳說中。中秋節祭兔子也是月亮節的一大傳統之一。
‘中秋節’是在農曆八月十五日,也是最優美浪漫的節日。中秋節是祭拜月亮的日子,在民間,這天也是土地公的生日,到這個時候,一年的辛勞已到了尾聲,只等待最後收成的日子,一般人於是懷著感恩天(以月亮為代表)、地(以土地神做象徵),來歡度這個節日。
民間相信祈求月神的保佑,可以使全家團圓吉祥,因此中秋節要吃月餅,月餅就是象徵團圓。除了月餅,中秋節還吃柚子,因為‘柚’與‘佑’諧音,也是希望月亮護佑的意思。中秋節這一天到處都有人賞月,這一天的月亮是一年中最美的,情侶也喜歡在這一天約會,以祈求‘月圓人圓’。中秋節的氣氛是寧靜、優美的,與其他熱鬧的節慶有很大的不同。
中秋晚能否賞月還得視天氣而定。據說中秋夜的天氣和元宵夜的天氣互為因果。俗語道:‘八月十五雲遮月,來歲元宵雨打燈’又道:‘雨打上元燈,雲罩中秋月’。
聽香:
‘聽香’是古代由福建閩南地區的習俗,並流傳到台灣。
先由婦女在家中供奉的神像前焚香禱告,表明心中想預測的如感情、財富等事情,在請示(擲筊杯)了出門應前行的方向後(也可靜立在屋裡聽香),就拈香出門了。
凡是在路上所聽到的一切的談話、歌唱等聲,均可就此預測所問之事。再就地擲筊杯請教神明答案是否如此。如果答不是,則繼續前行,直至獲得神明示是的答案為止。
聖筊:為一平一凸,一陰一陽,表示對、是、同意。
笑筊:為二平面者,即二陽面,表示否、不是。
陰筊:為二凸面者,即二陰面,表示否、不是。
擲筊次數:擲筊一般為求慎重準確,以連三次聖筊為準。
‘聽香’的習俗,也有以正月十五元宵節進行的。
而未婚少女也有在中秋夜偷取別人菜園中的蔬菜或蔥的習俗,若是偷取成功則表示她可得到美好的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