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收藏名家 領略收藏之道
生肖文化
當一幅近代畫作或一件明清瓷器拍出數千萬元的高價,國內藝術品拍賣紀錄不斷被刷新;當2006年全國藝術品拍賣創出150億元業績,超出2005年一倍還多;當長期困守深宮大院的文物工作者頻頻亮相熒屏,一躍成為眾人追逐的明星時,人們發現:收藏,熱起來了!
在收藏熱的大潮中,人們卻發現:那些坐擁無數珍寶的藏家依然是非常神秘的角色。甚至可以說,如同他們所固守的那些寶貝一樣,他們的人生也是藏著的。由此更加引發了人們對這一群體的好奇和關注,基於此,張丁利用在央視製作專業收藏節目的有利條件,兩年時間採訪了50餘位收藏家,與有些收藏家還成了要好的朋友。從這些藏家的收藏經歷和故事中,張丁發現了一個特殊群體的燦爛光輝,他們在用感情、熱情,乃至生命,詮釋著當代人對藝術和文明的追求。
這些人把玩舊物,究竟是為了什麼?難道僅僅是為了使藏品升值,賺取暴利嗎?果真如此,古玩市場上擺攤的小販比他們的利潤高得多,況且有許多收藏家根本就是只進不出,他們也不靠藏品換錢。那麼,究竟是什麼吸引他們如此癡迷呢?
在採訪的時候,張丁一直試圖從揭示這些藏家的人生軌跡中找到答案,並為此積累了較為豐富的資料。無奈電視節目容量有限,往往只能選取反映他們性格的一兩點加以放大,更多的內容不得不忍痛割愛,至於與收藏家有關的歷史背景就更難容納了。過後想來,十分遺憾。因此,他決定充分利用這些難得的資料,勾畫出他們的收藏人生,於是就有了《收藏之道:藝術品投資採訪手記》(岳麓書社)的誕生。書中所介紹的王鐵成、劉文傑、周慶明等二十多位藏家,有的是企業家,有的是演員,有的是書畫家,有的是教授,在常人看來是與本職身份不符的“奇人”和“怪人”,但他們均為國內收藏界的領軍人物。他們的收藏領域涉及書畫、瓷器、玉器、銅器、棋譜、信札、文玩雜項等,其收藏故事和鑒藏經驗,具有較強的代表性,對收藏界的新手具有一定的借鑒作用。著名文物專家賈文忠在序言中說:“對比那些枯澀的鑒定理論和只見物不見人的各類圖錄,這部由眾多收藏界主體人物共同出演的圖文並茂的‘連續劇’,才是更加真實和實用的收藏入門必讀書。”
過去,收藏只是少數文人雅士的專利,因而被稱為文人收藏。而這次收藏熱卻不同,有大批普通的公民加入到收藏隊伍中來,而且動機各有不同。這中間有一個巨大的隱憂:多數人相關文物知識的匱乏。與此同時,豐厚的經濟利益誘使一些人從事贗品的生產和交易,從而使收藏品市場真偽難辨。缺乏文物知識的收藏者進入市場後,很難達到理想的收益,潛在的風險很大。因為我們身處的這個市場太複雜了,賣方和買方永遠是信息不對稱的。如同股市一樣,相比廣大的收藏者而言,在藝術品市場上成功的投資者也是鳳毛麟角。因此,盡快普及相關的文物知識,特別是與收藏有關的藝術品鑒賞和辨偽知識,幫助廣大收藏愛好者提高眼力,少走彎路,就成為當務之急。我想,讀讀《收藏之道》,就會得到實實在在的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