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居的現狀
生肖文化
中國傳統建築體系以住房為主,其類型都以此為基本形式,中國傳統建築在封建禮制的影響下,建築為木結構,都是以院落為單元。當今建築材料的迅猛發展,城市建築的創作生動體現出這一點。傳統建築材料受到多方面的挑戰,各種各樣的結構框架材料,都影響到了遠離城市的鄉村,在新建的農宅中已很少見到傳統形式的住房,能見到的只是些“古宅”。這些年,由於建築業的發展,農村與城市的聯繫也極為密切城市的建築發展改變了多年遺留下來的傳統建築風格,取而代之的是磚混結構的“方盒子”組合成的“新宅”,這樣的民居失去了建築的精神和文化性。
一個地方的建築與當地的自然,社會文化等因素的矛盾運動本身所需要並產生了這個區域所特有的建築形式和風格。人們常說地區主義建築的發展應該是以傳統民居為基礎的,因此傳統民居是地方主義建築的“根”。新的農村住宅以“方盒子”為主流﹑形式單一﹑呆板,這正是歷史虛無主義存在的結果,這些雖然符合當今建築的步伐,但是在文化方面並無創新,相反它抹殺了傳統的民族文化。徐敬直指出“有著流暢曲線和塑性美的古代造型將是應用新材料,新構造的中國未來建築創作的基礎。”中國傳統民居在高度發達的建築技術的衝擊下,已漸漸被遺忘。民居在城市古代建築中佔有重要地位,它可以成為城市直接的景觀資源,因而在許多城市中特別是歷史名城中,城市規劃都包含著歷史街區和古建築保護的專項規劃。但90年代的大發展中,各城市中的所謂“點-線-面”的保護模式都已破壞,只有一些列入文物保護的作為城市孤島被保留下來了,而且越來越多是以“新”的民居逐漸改變了傳統民居,破壞了傳統遺留下來的質樸的,融於自然的建築風格,這一現象正體現了傳統文化對民居影響作用的忽略問題。
建築應當與其所處的自然環境,社會文化,人們的意識觀念想適應,人類發展的靈魂是文化,而建築本身又是社會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兩方面體現,它影響人們的生產,生活直接或間接地作用於地方性建築風格。
傳統民居的精神和文化應當被繼承和發展,也應賦予傳統民居以生氣,使之富有生命力,是其成為真正安全舒適,適應環境及使用方便的各類建築空間環境,建築文化不是封閉的,而是繼承﹑創造﹑延續的產物,我們在建築創作上應該借鑒民族的傳統文化,吸取外來的精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