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盧綸》李益所作,李益和盧綸經歷了什麼?

《贈盧綸》李益所作,李益和盧綸經歷了什麼?

《贈盧綸》李益所作,李益和盧綸經歷了什麼?

歷史小故事

李益,字君虞,唐朝時期邊塞詩人,尤擅七言絕句。他與霍小玉的故事被唐人蔣防編成傳奇小說《霍小玉傳》,被視為中唐傳奇的壓卷之作。下面本站小編給大家帶來李益所作的《贈盧綸》,和大家一起分享。

話說「人到中年萬事休」,僅僅是一句簡單的話語,其中包含著的人生遭際,實在是令人難以面對。只有那些在人生的大海上航行過後的船舶,才能夠體會到暴風雨襲擊之後的狼狽。雖然說「不經歷一番風雨,又怎能見彩虹」,可是如果長期經受風吹雨打,還有什麼東西可以給你留下來和你一同承受,陪伴你度過烏雲蓋頂時候的茫然?

道路漫漫,歲月悠長,「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李世民《賦蕭瑀》),沒有誰能夠隨便以心相交。時光是最好的檢測藥劑,可以幫助你分辨出來哪個人才是你最長情的陪護。

《贈盧綸》

【唐】李益

世故中年別,

餘生此會同。

卻將悲與病,

獨對朗陵翁。

李益(748-827?)是隴西姑臧(今甘肅武威)人,大歷四年中進士,僅授卑微小官,於是辭而不就,遊歷燕趙之間,在藩鎮任幕僚達十八年之久。由於長期南征北戰,對於邊塞軍旅生活非常熟悉,寫下不少描寫邊塞景色、謳歌邊關戰士的詩歌。其詩吸取樂府民歌特點,節奏和諧,言辭優美,豪放明快,成為中唐邊塞詩派的代表性詩人。

詩題《贈盧綸》,《全唐詩》作《贈內兄盧綸》。盧綸是李益的妻兄,兩個人關係比較親密,既是大歷十才子,又是親戚。「大歷十才子」這個詩人群體,比較有趣,裡面許多人不僅是詩友,而且彼此之間又是親戚,比如司空曙和盧綸是表兄弟,李益和盧綸是郎舅關係。

對於這首詩,盧綸也有一首《酬李益端公夜宴見贈》相和:「慼慼一西東,十年今始同。可憐歌酒夜,相對兩衰翁。」當時李益在幕府,貞元八年前後出使河中,與盧綸相會,並作詩相贈。這兩首詩對照欣賞,就會發現其中都充滿了生別離之苦楚,以及對於生命慘狀的詳細描述,使人感歎於時光的無情與恐怖。生死之間有大恐怖,其實面對生命的逐漸衰老,那種等待死亡降臨的過程,才會更加過於迫人無奈而又令人惶恐。

「世故中年別,餘生此會同」。此處世故,不是講的人生圓滑,而是指社會動亂之象。建中四年(783年),李益授侍御史,當時盧綸任昭應縣令。同年十月,涇原鎮士卒兵變,攻陷長安。唐德宗倉皇出逃至奉天(今陝西乾縣),並被亂軍包圍一月有餘,朝廷威嚴掃地,史稱「之亂」。當時李益和盧綸倉皇逃竄,各奔東西。李益時年三十六歲,正處中年,所以才在詩中言「中年別」。

詩人在首句之中感喟當年的分別之愁苦,在次句裡敘述多年之後相會之歡愉,分別對人生的兩幅場景進行了細膩地描繪,從而向人展現出世事的乖逆和無常。曾經歷過的那些風風雨雨,都在這看似淺顯的兩個句子裡給予表露無遺。這種情緒的傳遞,似乎閒淡,卻分外沉重。在好像四兩撥千斤的巧妙之中,卻能讓我們發現命運反覆的奇詭,有一種難以把握之感,頓時浮上心頭,揮之不去。

「卻將悲與病,獨對朗陵翁」。朗陵翁,此處代指盧綸。典出傅鹹《贈何劭王濟詩序》:「朗陵公何敬祖(即何劭),鹹之從內兄也。」後遂以朗陵翁指代內兄。盧綸比李益要大將近十歲,兩人在貞元八年時候,再次相逢,都已經年歲不饒人。古人因為各種因由,似乎不經時光催人老,在各自的四五十歲時候,就經常自號老年衰翁。

前面由分別而相聚,這一切本算是人生一大喜事,可惜的是「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眨眼之間,兩鬢斑白人已老。回憶往事,前塵往事成雲煙;談論現在,悲苦疾病多纏繞。悲莫悲兮生別離,然而比別離更加悲慘萬分的,當是兩人再次相逢的時候,卻早已「白髮千莖雪」,唯剩「丹心一寸灰」(杜甫《鄭附馬池台喜遇鄭廣文同飲》)。

久別重逢本來是非常喜悅的事情,可是面對兩個老年人的「餘生此會同」,卻又是一個極其殘酷的場面,簡直有些使人不忍目睹。本詩由散而聚,「盡抑揚起伏之態,極迴旋頓挫之致」,在短短二十字內,無鋪排,乏渲染,卻把生命餘暉之淒慘狀態表現得淋漓盡致。詩貴真誠,此詩的珍貴之處便在於此,實在值得我們仔細品味。

相關內容: 李益盧綸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歷史小故事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