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
渡頭餘落日,墟裡上孤煙。(餘 一作 余)
復值接輿醉,狂歌五柳前。
【註釋】
1.輞川:水名,在今陝西省藍田縣南終南山下。山麓有宋之問的別墅,後歸王維。王維在那裡住了三十多年,直至晚年。裴迪:詩人,王維的好友,與王維唱和較多。
2.轉蒼翠:一作「積蒼翠」。轉:轉為,變為。蒼翠:青綠色,蒼為灰白色,翠為墨綠色。
3.潺湲(chan yuan ):水流聲。這裡指水流緩慢的樣子,當作為「緩慢地流淌」解。
4.聽暮蟬:聆聽秋後的蟬兒的鳴叫。暮蟬:秋後的蟬,這裡是指蟬的叫聲。
5.渡頭:渡口。余:又作「餘」。
6.墟裡:村落。孤煙:直升的炊煙,可以是倚門看到的第一縷村煙。
7.值:遇到。接輿:陸通先生的字。接輿是春秋時楚國人,好養性,假裝瘋狂,不出去做官。在這裡以接輿比裴迪。
8.五柳:陶淵明。這裡詩人以「五柳先生」自比。這兩句詩的意思是說,又碰到狂放的裴迪喝醉了酒,在我面前唱歌。
【譯文】
寒山轉變得格外鬱鬱蒼蒼,秋水日日舒緩地流向遠方。
我柱杖佇立在茅舍的門外,迎風細聽著那暮蟬的吟唱。
渡頭那邊太陽快要落山了,村子裡的炊煙一縷縷飄散。
又碰到裴迪這個接輿酒醉,在恰如陶潛的我面前謳狂。
【創作背景】
裴迪是王維的好友,兩人同隱終南山,常常在輞川「浮舟往來,彈琴賦詩,嘯詠終日」(《舊唐書·王維傳》)。此詩就是他們的彼此酬贈之作。
【作者簡介】
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字摩詰,漢族,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有「詩佛」之稱。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開元九年(721年)中進士,任太樂丞。王維是盛唐詩人的代表,今存詩400餘首,重要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維精通佛學,受禪宗影響很大。佛教有一部《維摩詰經》,是王維名和字的由來。王維詩書畫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藝,音樂也很精通。與孟浩然合稱「王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