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行即事》的寫作背景是什麼?該如何理解呢?

《山行即事》的寫作背景是什麼?該如何理解呢?

《山行即事》的寫作背景是什麼?該如何理解呢?

歷史小故事

山行即事

(宋)王質

浮雲在空碧1,來往議陰晴。

荷雨2灑衣濕,蘋3風吹袖清。

鵲聲喧日出,鷗性狎波平。

山色不言語,喚醒三日酲4。

翻譯:浮雲在天空來來往往,議論著陰天好還是晴天好的問題。一路荷花伴雨,打濕了我的衣服。浮萍上清涼輕柔的風,吹動我的衣袖輕擺。雨過天晴,喜鵲歡快的叫了起來,波平如鏡,有鷗鳥在盡情嬉戲。青山秀色一句話也不說,但即使你大醉三天,它也能把你喚醒。

簡介

王質(1127──1189)字景文,號雪山,山東東平人,寓居江西。曾任樞密院編修官,荊南府通判。

註釋

1空碧,即「碧空」。2荷雨,化用李商隱詩句「留得枯荷聽雨聲」。3蘋,大的浮萍。4酲,酒醒後的困憊狀態。

賞析:

這十個字要連起來讀,連起來講:浮雲在碧空裡來來往往,忙些什麼呢?忙於「議」,「議」什麼呢?「議」究竟是「陰」好,還是「晴」好,「議」的結果怎麼樣,沒有說,接著便具體描寫「山行」的經歷、感受。「荷雨灑衣濕,萍風吹袖清」——下起雨來了;「雀聲喧日出,鷗性狎波平」——太陽出來了。浮雲議論不定,故陰晴也不定。(宋人詩詞中寫天氣,往往用擬人化手法。)

首聯寫天氣,統攝全局。雲朵在碧空浮游,本來是常見的景色;作者用「浮雲在空碧」描述,也並不出色。然而繼之以「來往議陰晴」,就境界全出,精彩百倍。

頷聯寫「陰」。「荷雨」,一方面寫出沿途有荷花,麗色清香,令人心曠神怡;另一方面雨不很猛,不會給行人帶來困難,不影響人的興致。這雨當然比「沾衣欲濕」的杏花雨大一些,很大但也很有限。同時,有荷花的季節,衣服被雨灑濕,反而涼爽些。「萍風」,是從水面浮萍之間飄來的風,說它「吹袖清」,可見風也並不大。雨已濕衣,又加風吹,人的主觀感受是「清」而不是寒。可若沒有這風和雨,「山行」者就會感到炎熱了。

頸聯寫「晴」。喜鵲厭濕喜干,又稱為「干鵲」,雨過天晴,它就高興地叫起來了。詩人抓住這一特點,借喜鵲的鳴叫表達對「日出」的喜悅──既是鵲的喜悅,也是人的喜悅。荷雨濕衣,帶來爽意;繼而雨停日出,便沒了細雨綿綿的煩人的擔心。所以,日出正是作者心中所盼望的事情。下句寫波平如鏡,鷗鳥盡情嬉戲的情景。「波平」,從側面寫了風的柔和。「狎」有親熱的意思,也有玩樂的意思。

尾聯寫山色。用了擬人化手法,是反用。「山色不言語」,意思當然是:山色能言語而不言不語。山色經過雨洗,又加上陽光的照耀,其明淨秀麗,真令人賞心悅目。「不言語「尚且能」「喚醒三日酲」,那「言語」,更會怎樣呢?此處反面運用擬人化手法加強了藝術感染力。此處並非說「山行」者喝多了酒,需解酒困,而是誇張地表現「山色」的可愛,可使人神清氣爽,困意全消。

以「山行」為題,結尾才點「山」,表明人在「山色之中」。全篇未見「行」字,但從浮雲在空,到荷雨濕衣、萍風吹袖、雀聲喧日、鷗性狎波,都是「山行」過程中的經歷,見聞和感受。合起來,就是所謂「山行即事」。全詩寫的興會淋漓,景美情濃;藝術構思也相當精巧。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歷史小故事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