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簪花仕女圖》的內容是什麼?《簪花仕女圖》的創作背景是怎樣的?《簪花仕女圖》什麼影響?《簪花仕女圖》的作者是誰?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本站小編一起往下看。
《簪花仕女圖》簡介
《簪花仕女圖》傳為唐代周昉繪製的一幅粗絹本設色畫。作品現藏於遼寧省博物館。
畫中描寫了六位衣著艷麗的貴族婦女及其侍女於春夏之交賞花遊園。畫作不設背景,以工筆重彩繪仕女五人,女侍一人,另有小狗、白鶴及辛夷花點綴其間。
全圖六個人物的主次、遠近安排巧妙,景物襯托少而精。兩隻小狗、一隻白鶴、一株辛黃花使原本顯得孤立的人物產生了左右呼應、前後聯繫的關係。半罩半露的透明織衫,使人物形象顯得豐腴而華貴。
而用筆和線條卻細勁有神,流動多姿。濃麗的設色,頭髮的鉤染、而部的暈色、衣著的裝飾,都極盡工巧之能事,較好地表現了貴族婦女的細膩柔嫩的肌膚和絲織物的紋飾。
《簪花仕女圖》的內容
畫面左端開始婷婷而立的是一個貴族婦女,體態豐碩,髮髻高大,上插牡丹花一枝,髻前飾玉步搖,那珍珠在不停地搖晃。她頭上的髻發和短鬢,茸茸地分披在豐滿的額前和耳邊,顯得青春煥發。
她圓潤的而龐,浮起了淡薄的紅暈;瓜子形的黛畫短眉,濃淡適宜地斜峙在粉額之前,眉間金色花子的點飾如豆般大小,朱唇小到恰好與整個而龐隱隱相稱,她側身作向右傾斜的姿勢,外披紫色紗罩衫,衫上的龜背紋尚隱約可辨。朱色的長裙上,畫有斜格紋樣。
紫綠色花紋的潔白絲綢襯裙,長過紗衫,拖曳到地而上。右手擺向前側,靠著紗衫;左手執緯子前伸,緯穗的擺動,逗引著小狗作戲,而小狗深通人意,它朝緯穗不停地張嘴擺尾,作出撲跳的姿態。
畫面左起第二位婦女身材嬌小,神情莊重,身著朱紅披風,外套紫色紗罩,從遠處巧移蓮步而來。髮髻上插海棠花,脖子飾金質雲紋項圈。白裙上的紫色團花,從紗衫的下面透出,顯得十分艷麗。破子從後肩向兩臂平分下垂,雙手抓緊薄紗,掩著帔子,同時也緊束了寬大的衣服。
畫面左起第三位貴族女人髻插荷花,身披白花格子紗衫,胸前束朱色斜格長裙曳於地而,紫色帔子上有粉和青花枝紋樣。她右手略向上舉,反掌拈紅花一枝,左手髻上取下金釵朝著右邊移去,目光注視新折下來的花枝,凝神遐思,準備將它插上髮髻最顯眼的地方。在她的面前有一隻舉足欲行的丹頂鶴,似乎引不起她一點興趣。
畫面左起第四位側立著的侍女執長柄團扇,團扇上繪著盛開的牡丹,紅花綠葉相襯托,格外亮麗。她的妝扮,有異於卷中的其他貴族仕女。她也有一頭濃密的黑髮,梳成兩個十字相合的髮髻,中間用紅緞帶把那個髻子束在一起。她穿的朱色菱角紋的斜領處露出一部分,白色圈花的紗帶,繞過紗衫一圈之後,在腹前打了個結子。白色的軟底鞋尖,從彩色的襯裙下露出,它的形制不同於其他幾位貴族婦女所穿的重台履。她的表情安祥卻又若有所思,在當時嬉戲場合形成鮮明的對比。
畫面左起第五位仕女,髮髻上插的紅瓣花枝,紗衫上有深白色的菱形紋樣。胸下的夾擷長裙曳於地而,紫綠色的團花平均分佈在鮮明的朱紅的地子之上,顯得典雅、富麗;經紗衫掩蓋過的部分,顏色相應減退。紫色的帔子上,彩繪著雲風紋樣,往後垂了下去,她輕舉右手,用纖細的食指和拇指提起貼在脖肩上的紗衫領子,似有不勝初夏悶熱氣候的樣子。她左手從紗衫的側面伸出,手指向背而嬉戲的小狗打招呼,希望小狗也來給她逗趣。
畫面左側起最後一位髻插芍葯花的貴族仕女,淺紫色的紗衫上,有以四個斜角田宇為一組的菱紋。白地帔子繪有彩色雲鶴,從肩後身向前胸下垂。她右手舉著剛捕捉的蝴蝶,左手提起帔子,使它成為垂直。她上身往前微傾,以迎接向她跑來的小狗。
在貴族仕女們嬉游處的盡頭,樹立著一而玲瓏石。石後有盛開的辛夷花,紫色的花朵,陪襯著少許的綠葉。石頭下的地上有一叢綠油油的雜草,一起點綴著視野廣闊的空間。
卷無作者款印,亦無歷代題跋及觀款。
《簪花仕女圖》的創作背景
安史之亂以後,當代統治階級為了粉飾太平,提倡所謂「文治」,也止好吻合了當時人民歷經戰亂、渴望安寧社會的生活的心情,宴游的風氣從此大開,奢侈之風成為天寶以後統治者崇尚的對象,到了貞元年間,這種風氣就更為突出。杜牧當時這樣描述:至於貞元末,風流悠綺靡。周昉的《簪花仕女圖》正是這個時期的典型代表,畫家如實的描繪了在奢靡風氣支配下的唐代宮廷仕女嬉游生活的典型環境。
最早著錄此卷的是清安岐《墨緣匯觀》,認為是唐周昉所繪,其後《石渠寶笈·續編》及《石渠隨筆》皆沿用該觀點,俱著錄為《周昉仕女圖》,然近代研究亦有持異議者。
1972年,對此圖進行重新裝裱時,有人發現此圖系後拼接而成,較明顯者為左數第二個比例較小的仕女為後嵌入,而白鶴與畫左小狗亦為剪裁而來,有研究者據此認為其原為屏風畫。
作品創作的時代問題也存在爭議。學術界主要有三種觀點:唐代說、五代南唐說和宋代說。
《簪花仕女圖》什麼影響?
《簪花仕女圖》是全世界範圍內唯一認定的唐代仕女畫傳世孤本。除了唯一性之外,其作品的藝術價值也很高,是典型的唐代仕女畫標本型作品,是能代表唐代現實主義風格的繪畫作品。
《簪花仕女圖》這種仕女畫風格在當時畫壇上頗為流行,極大地影響了唐末乃至以後各朝代的仕女畫壇和佛教藝術。該作展現了極為濃郁的時代特色和民族氣息,是中國傳統繪畫史上非常重要的一部作品。
1984年3月,中國郵電部特別發行《簪花仕女圖》特種郵票和小型張。
《簪花仕女圖》的作者是誰?
《簪花仕女圖》是一幅絹本卷軸畫,現藏於遼寧省博物館。畫卷描繪了五位盛裝高髻,頭戴巍巍花朵、赤身著紗衣的貴族婦女形象。
長期以來,《簪花仕女圖》這件傑出的藝術作品一直被認為出自唐代周昉的畫筆。
周昉是中唐末期繼吳道子之後的一個著名畫家,出身顯貴,當過宣州長史,擅長畫仕女。所畫人物衣褶勁簡,體態豐腴,色彩柔麗。
然而,建國後,沈從文等一批專家學者在對我國美術史及中國古代服飾進行深入研究之後,得出了否定性的結論。他們從畫中人物的服裝、飾物、髮型及至整個畫面的藝術風格等角度多方考證,提出了各自不同的看法。
一種意見認為,從畫中人物的裝飾看,現存作品是唐代以後的人臨摹的。
一種意見認為,長袖曳地的服裝款式出現於晚唐,據此推論,該圖可能是件晚唐時期的作品。
還有一種意見認為,從繪畫的藝術風格、描寫內容、生活情緒和氣息來看,當是南唐時期的作品無疑。陸游在《南唐書》中關於南唐國主李煜的大周後「創為高髻纖裳首翹鬢朵之妝,人皆效之」的記載是一條有力的佐證。
上述見解有一點是一致的,即:畫中人物的裝束、打扮不屬中唐,因而《簪花仕女圖》不可能是周昉的作品。那麼,應該是誰呢?所有論者均未作交待。於是,仍有許多學者相信傳統說法。
相關內容: 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