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今朝郡齋冷,忽念山中客。
澗底束荊薪,歸來煮白石。
欲持一瓢酒,遠慰風雨夕。
落葉滿空山,何處尋行跡。
【譯文】
今天郡齋裡很冷,忽然想起山中隱居的人。
你一定在澗底打柴,回來以後煮些清苦的飯菜。
想帶著一瓢酒去看你,讓你在風雨夜裡得到些安慰。
可是秋葉落滿空山,什麼地方能找到你的行跡?
註釋
寄:寄贈。全椒:今安徽省全椒縣,唐屬滁州。
郡齋:滁州刺史衙署的齋舍。山中客:指全椒縣西三十里神山上的道士。
澗:山間流水的溝。束:捆。荊薪:雜柴。白石:《神仙傳》云:「白石先生者,中黃丈人弟子也,常煮白石為糧,因就白石山居,時人故號曰白石先生。」此指山中道士艱苦的修煉生活。
瓢:將干的葫蘆挖空,分成兩瓣,叫做瓢,用來作盛酒漿的器具。風雨夕:風雨之夜。
空山:空寂的深山。行跡:來去的蹤跡。
【作者簡介】
韋應物(737~792),中國唐代詩人。漢族,長安(今陝西西安)人。今傳有10卷本《韋江州集》、兩卷本《韋蘇州詩集》、10卷本《韋蘇州集》。散文僅存一篇。因出任過蘇州刺史,世稱「韋蘇州」。詩風恬淡高遠,以善於寫景和描寫隱逸生活著稱。
【創作背景】
此詩作於唐德宗建中四年(783年)或興元元年(784年)秋日。安史之亂後,唐玄宗奔蜀,韋應物立志讀書,進士及第,官至洛陽丞,後被迫辭職後又任滁州刺史。此詩創作正值作者在滁州刺史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