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懷古跡五首·其三》是哪位詩人的作品?這首詩詞的原意是什麼?

《詠懷古跡五首·其三》是哪位詩人的作品?這首詩詞的原意是什麼?

《詠懷古跡五首·其三》是哪位詩人的作品?這首詩詞的原意是什麼?

詩詞問答

【原文】

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連朔漠,獨留青塚向黃昏。

畫圖省識春風面,環珮空歸夜月魂。(夜月 一作:月夜 環珮 一作:環珮)

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

【註釋】

1荊門:山名,在今湖北宜都西北。

2明妃:指王昭君。

3去:離開。

4紫台:漢宮,紫宮,宮廷。

5朔漠:北方的沙漠。

6青塚:指王昭君的墳墓。

7省識:略識。

8春風面:形容王昭君的美貌。

【譯文】

千山萬嶺好像波濤奔赴荊門,王昭君生長的鄉村至今留存。

從紫台一去直通向塞外沙漠,荒郊上獨留的青墳對著黃昏。

只依憑畫圖識別昭君的容顏,月夜裡環珮叮噹是昭君歸魂。

千載琵琶一直彈奏胡地音調,曲中抒發的分明的昭君怨恨。

【創作背景】

這組詩是詠古跡懷古人進而感懷自己的作品。作者於唐代宗大歷元年(766年)從夔州出三峽,到江陵,先後遊歷了宋玉宅、庾信古居、昭君村、永安宮、先主廟、武侯祠等古跡,對於古代的才士、國色、英雄、名相,深表崇敬,寫下了《詠懷古跡五首》,以抒情懷。

【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聖」,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詩詞問答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