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夫》的作者是誰?這首詩詞的原意是什麼?

《狂夫》的作者是誰?這首詩詞的原意是什麼?

《狂夫》的作者是誰?這首詩詞的原意是什麼?

詩詞問答

杜甫《狂夫》賞析

杜甫與李白的苦不一樣,李白的苦是不能實現自己的理想,李白可能什麼都缺,但就是不缺錢,從小到老都不缺錢,而且社會地位也高,其妻子是國務院退休副總理的女兒。李白僅憑著自己的名字就可以吃遍全國,但杜甫缺的東西很多,尤其缺錢,四處流浪,沒過幾天好日子。

人一旦長久處在艱難中,其性格、心理必然發生很大變化,這首《狂夫》就是長期壓抑之後的一次渲瀉。老人還能保持一顆天真、愛美、狂放之心,真不容易。

狂夫

萬里橋西一草堂,(萬里橋西邊就是我的破草房,沒幾個人來訪)

百花潭水即滄浪。(百花潭與我相伴,隨遇而安,這就是「滄浪」)

風含翠篠娟娟淨,(和風輕輕擁著翠綠的竹子,秀美光潔,)

雨浥紅蕖冉冉香。(飄雨慢慢洗著粉紅的荷花,陣陣清香。)

厚祿故人書斷絕,(當了大官的朋友人一闊就變臉,早與我斷的來往)

恆饑稚子色淒涼。(長久飢餓的小兒子,小臉淒涼,讓我愧疚而感傷)

欲填溝壑唯疏放,(我這老骨頭快要扔進溝裡了,無官無錢只剩個狂放)

自笑狂夫老更狂。(自己大笑啊,當年的狂夫老了卻更狂!我就這麼狂!)

今天的「杜甫草堂」地處成都市的繁華地帶,還是遊覽之地,但在唐朝,那可是郊區的荒涼地區。如果地下的杜甫得知其舊址為中國賺了許多門票為GDP的增長做出了巨大貢獻,不知是苦笑還是苦苦笑。

這首詩的三四句(頷聯)寫得真美麗,對仗得真工巧,大詩人的功力。「風」與「雨」、「翠竹」與「紅荷」本身就要是入畫,更何況還有「娟娟淨」的秀美讓你悅目,「冉冉」的香氣讓你養鼻呢。

一個人發現美並不難,難的是能在艱難中發現美。

文革時深受迫害的沈從文先生在給外甥黃永玉的信中說「荷花真美」。這四個字,讓後人心酸也心敬。沈從文比杜甫苦啊,精神折磨比物質折磨更苦。有的人無論如何也不瞭解這個。

我後來發現《唐詩鑒賞辭典》中的周嘯天對唐詩的解釋常常不讓我信服——他常常解釋得太「實」、太專指,而詩歌貴在「虛」。例如他認為「厚祿故人」是指當年的大官、對杜甫友好的嚴武,「一旦這故人音書斷絕,他一家子免不了挨餓。這就導致『恆饑稚子色淒涼』。」(周嘯天)杜甫不是那種「升米養恩人、斗米養仇人」的庸俗之輩,假如他這樣發牢騷豈不是讓好朋友嚴武難堪嗎?

杜甫是諷刺了「人一闊就變臉」的社會現實。這樣的刺激,李白未必遇到,即使遇到也未必敏感,但杜甫必定經常遇到所以特別敏感——這個貧困的老頭,大官朋友們誰理他啊。魯迅看透了「人不闊就變臉」的事實,這源於他小時候所受的刺激,心理的刺激有的是一輩子也抹不平。

杜甫可能比魯迅體會得還深,「厚祿故人書斷絕」——你仔細想想,這句話今天過時了嗎?「恆饑稚子色淒涼」——自己沒本事,連累了孩子,有愧啊。「饑而日恆,虧及幼子,至形於顏色,則全家可知」(蕭滌非《杜甫詩選》)

「填溝壑」,即餓倒路旁被扔進溝裡無人收葬。「這是何等嚴酷的生活現實呢。要在凡夫俗子,早從精神上被摧垮了。然而杜甫卻不如此,他……始終用一種倔強的態度來對待生活打擊。」周嘯天的這一點我十分贊同。

杜甫的可貴在於不屈服,當然,這種不屈服在一些人眼中中極為可笑的。這個越老越狂放的老頭兒,知其者謂其「高貴」,不知其者謂之「迂酸」。

陳獨秀先生晚年更是越老越硬氣,其詩云「幸有艱難能煉骨,仍然白髮老書生」。這也是真正的狂夫。

人生有時會遇到要不要保持某種「疏狂」(「硬氣」)的選擇。我親眼看到:有人就放棄了「硬氣」換來了高官厚祿;而有人放棄了「硬氣」卻沒有得到權勢者的賞識,哈哈,白放棄了自我尊嚴。

話說回來,「狂」也要有社會基礎,一聽到有人談「民國狂人劉文典欲踢蔣介石」、「美國的某某生硬地拒絕了總統的提名」,我就在心裡冷笑——讓他們到「文革」試試,小樣!看怎麼整死你。

杜甫很窮,就這,郭沫若還在文革時專門出書大罵杜甫是「大地主階級的代表」,根據是杜甫有詩「卷我屋上三重茅」,既然是「三重茅」,杜甫的小草堂必定是「冬暖夏涼」。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詩詞問答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