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匡山》的作者是誰?這首詩詞的原意是什麼?

《別匡山》的作者是誰?這首詩詞的原意是什麼?

《別匡山》的作者是誰?這首詩詞的原意是什麼?

詩詞問答

別匡山 李白

曉峰如畫參差碧,籐影搖風拂檻垂。

野徑來多將犬伴,人間歸晚帶樵隨。

看雲客倚啼猿樹,洗缽僧臨失鶴池。

莫怪無心戀清境,已將書劍許明時。

【賞析】

這首《別匡山》,是李白早期的重要作品。此詩歷代李白詩文集均未收錄,僅見於四川彰明、江油二縣縣志。縣志錄自匡山宋碑《敕賜中和大明寺住持記》。碑石原在匡山大明寺遺址,今已移至江油縣李白紀念館。大明寺,興建於唐初,葺修於北宋。匡山在舊彰明縣北,今江油縣西,李白故里青蓮鄉在匡山之南五十餘里。這是青年時期的李白讀書的地方。

李白青少年時代正是「開元之治」前期。當時唐玄宗勵精圖治,使國家欣欣向榮,給人們帶來無限希望。因此,李白從小就胸懷大志,一心要把他的才能獻給大唐王朝,甚至夢想輔佐皇帝濟蒼生,安社稷,建立不朽的功勳。也就是說,他希望當一個偉大的政治家。李白為這一理想奮鬥了一生,雖然歷盡坎坷,屢遭失敗,但他的雄心總不銷歇。正是在對偉大理想的熱烈追求過程中,李白寫下了許多充滿豪情逸興的和悲歌慷慨的詩篇,而成為偉大的詩人。

李白在《上安州裴長史書》中自我介紹早年事跡時,寫道:「故知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乃仗劍去國,辭親遠遊。」這首《別匡山》就是李白二十四歲時,「仗劍去國,辭親遠遊」之作,也就是他為了實現偉大的理想,決心離開他親愛的故鄉時的抒情言志之作。

「曉峰如畫參差碧」,這是寫匡山的遠景。在晨光中的匡山,高高低低的峰巒,呈現出碧綠的顏色,好像畫圖一般。

「籐影搖風拂檻垂」,這是寫匡山的近景。籐蘿的影子在微風中搖曳,時時拂著大明寺的欄杆垂下來。

「野徑來多將犬伴」,這是寫李白自己在匡山上的行蹤。他常常帶著家犬作伴,沿著小路爬上山來。

「人間歸晚帶樵隨」,這是寫山頭所見。他常常看見打柴的人背著柴草在暮色中下山回家。

「看雲客倚啼猿樹」,這是寫李白自己在大明寺中的佳趣。他常常靠著寺前的大樹,觀看天上的雲霞。那樹上不時有猿猴叫喚,聲音好像小孩啼哭。

「洗缽僧臨失鶴池」,這是寫寺中所見。和尚們常常在寺後的池中洗他們吃飯用的缽盂。那池上曾有白鶴飛來,後來卻不知飛到哪裡去了。

以上都是寫匡山的景色,這景色是多麼的清幽!同時從景色描寫中透露出作者對匡山的感情,他對匡山是多麼喜愛!

詩的最後寫道:「莫怪無心戀清境,已將書劍許明時。」意思是說,匡山雖美,我卻無心留戀它,因為我已經決心把自己的文才武藝奉獻給大好時代了。

全詩八句,雖然前六句都是寫匡山景色,但全詩的重點卻在最後兩句。前六句實際上是後兩句的鋪襯。正是由於前六句的鋪襯,使得後兩句特別有力,表現了李白遠大的政治抱負和強烈的獻身熱忱,從而使整個詩不同凡響。

李白一生都酷愛大自然,同時一生又都充滿了政治熱情。《別匡山》一詩很好地表現了李白這科性格。因此這首詩不僅有景有情,情景交融,可供欣賞,而且對幫助我們認識李白的生平和創作,也大有裨益。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詩詞問答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