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斗草階前初見,穿針樓上曾逢。羅裙香露玉釵風。靚妝眉沁綠,羞臉粉生紅。
流水便隨春遠,行雲終與誰同。酒醒長恨錦屏空。相尋夢裡路,飛雨落花中。
譯文
與你初相見是你在階前與女伴斗草的時候,七夕你在樓上與女伴穿針時我們再次相逢。斗草時你裙子沾滿露水,頭上的玉釵在風中微微顫動。七夕時,只見裝扮穠麗,眉際沁出翠黛,臉兒更是羞得生出嬌紅。
不料華年似水,伊人已不知流落何方,也不知依附了何人。每當深夜酒醒的時候,總覺得圍屏空空蕩蕩,心中再也無法填滿。只能在春雨飛花的夢中,跋山涉水,苦苦找尋。
註釋
臨江仙:原唐教坊曲名,五十八字,上下片各五句,三平韻。
斗草:古代春夏間的一種遊戲。梁·宗懍《荊楚歲時記》載:「五月五日……四民並踏百草。又有斗百草之戲。」但宋代在春社、清明之際已開始斗草。
穿針:指七月七日七巧節。《西京雜記》載:「漢宮女以七月七日登開襟樓,寄七子針」,以示向天上織女乞求織錦技巧,稱之為「七巧節」。
玉釵風:指女子頭上的玉釵在風中抖動。
靚(jing)妝:穠麗的打扮。
眉沁綠:黛石描眉所顯現的青綠色。
「流水」句:從李煜「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句化來,此處指女子去遠,無處尋覓。
行云:這裡用「巫山雲雨」的典故。喻指女子如行雲一樣飄忽不定。
錦屏:內室的屏風,此指內寢。
飛雨:微雨。
作者簡介:
晏幾道(1038年5月29日—1110年),北宋著名詞人。字叔原,號小山,撫州臨川文港沙河(今屬江西省南昌市進賢縣)人。晏殊第七子。 歷任穎昌府許田鎮監、乾寧軍通判、開封府判官等。性孤傲,中年家境中落。與其父晏殊合稱「二晏」。詞風似父而造詣過之。工於言情,其小令語言清麗,感情深摯,尤負盛名。表達情感直率。多寫愛情生活,是婉約派的重要作家。有《小山詞》留世。
創作背景:
宋代斗草之風,與唐代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在時間上,宋代人斗草除在端午節外.在春社及清明也有斗草活動,此詩為證。據說這還成了婦女遊戲的專利品,這首詩詞裡對「斗草」的描寫就和女性有關。
賞析:
此詞系作者為思念一個自己曾經深愛過的女子而作,全詞寫情婉轉而含蓄。作者正面寫了與女子的初見與重逢,而對於兩人關係更為接近後的錦屏前相敘一節卻未作正面表現,給讀者留下了充分的想像空間。夢中相尋一節也寫得很空朦,含蓄地暗示了多量的情感內涵,把心中的哀愁抒寫得極為深沉婉曲。
上片敘寫與女子初見及其後交往,通過描寫穿戴、刻畫神態表現女子之美。起首一句,寫有一天女子同別的姑娘階前斗草的時候,詞人第一次看見了她。斗草,據《荊楚歲時記》:「五月五日,四民並踏百草。又有斗百草之戲」。而柳永《木蘭花慢》清明詞云「盈盈,斗草踏青」,則春日亦有此遊戲。「穿針樓上曾逢」,轉眼又到了七夕。七夕,女子樓上對著牛郎織女雙星穿針,以為乞巧。這種風俗就從漢代一直流傳下來。這天晚上,穿針樓上,他又同她相逢了。「羅裙香露玉釵風」以下三句,是補敘兩次見面時她的情態。她的裙子沾滿了花叢中的露水,玉釵頭上迎風微顫。她「靚妝眉沁綠,羞臉粉生紅」,靚妝才罷,新畫的眉間沁出了翠黛,她突然看到了他,粉臉上不禁泛起了嬌紅。以上既有泛寫,又有細膩的刻畫,一位天真美麗的女子形象如目前。末句一「羞」字,已露情意。過片「流水」一聯說隨著時光的流逝,共同生活結束了,姑娘不知流落何方。「春」也是象徵他們的歡聚,可惜不能長久。「行雲終與誰同」,用巫山神女「旦為朝雲,暮為行雨」(見《高唐賦》)的典故,說她像傳說中的神女那樣,不知又飄向何處,依附誰人了。「酒醒長恨錦屏空」,人是早已走了,再也不回來了。可是,那情感卻一直留了下來。每當夜闌酒醒的時候,總覺得圍屏是空蕩蕩的,他永遠也找不回能夠填滿這空虛的那一段溫暖了。正因為她像行雲流水,不知去向,所以只好夢裡相尋了。「相尋夢裡路,飛雨落花中」,春雨飛花中,他獨個兒跋山涉水,到處尋找那女子。儘管這是夢裡,他仍然希望能夠找到她。此處以夢境相尋表現了詞人對自己深愛過的女子深沉的愛戀和思念。
晏幾道是一位沒落的貴公子。然而,他與絕大多數玩弄、侮辱女性、不把女性當人看的封建士大夫不同,許多作品中能以同情的、嚴肅的態度塑造底層女子的形象。此詞便表現出詞人不能自己的真情實感,有意無意地揭示出他心中有一種對美好事物執著追求的崇高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