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夕陽度西嶺,群壑倏已暝。
松月生夜涼,風泉滿清聽。
樵人歸欲盡,煙鳥棲初定。
之子期宿來,孤琴候蘿徑。
【譯文】
夕陽已經落下西邊的山嶺,千山萬壑忽然昏暗靜寂。
月光照進松林夜晚漸生涼意,風聲泉聲共鳴分外清晰。
山中砍柴人已經全都歸家而去,煙靄中鳥兒剛歸巢安息。
與丁大約定今晚來寺住宿,獨自撫琴站在山路等你。
【註釋】
業師:法名業的僧人。一作「來公」。山房:僧人居所。期:一作「待」。
度:過、落。
壑:山谷。倏:一下子。
滿清聽:滿耳都是清脆的響聲。
樵人:砍柴的人。
煙:炊煙和霧靄。一作「磴」。
之:此。子:古代對男子的美稱。宿來:一作「未來」。
孤琴:一作「孤宿」,或作「攜琴」。
【作者簡介】
孟浩然(689-740),男,漢族,唐代詩人。本名不詳(一說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陽)人,世稱「孟襄陽」。浩然,少好節義,喜濟人患難,工於詩。年四十游京師,唐玄宗詔詠其詩,至「不才明主棄」之語,玄宗謂:「卿自不求仕,朕未嘗棄卿,奈何誣我?」因放還未仕,後隱居鹿門山,著詩二百餘首。孟浩然與另一位山水田園詩人王維合稱為「王孟」。
【創作背景】
此詩具體創作時間不詳,其背景是這樣:孟浩然住在僧人業師的廟裡,他的朋友丁大(可能是丁鳳,有才華而不得志)約定晚上來廟裡和他共宿。天快黑了,丁大還沒有來,孟浩然就除廟等候他,並作此詩記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