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島《寄朱錫珪》,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本站小編一起往下看。
寄朱錫珪
賈島 〔唐代〕
遠泊與誰同,來從古木中。
長江人釣月,曠野火燒風。
夢澤吞楚大,閩山厄海叢。
此時檣底水,濤起屈原通。
譯文及註釋
譯文
和誰一起漂泊,向來都是在古樹中。在長江一帶人們常月下垂釣,空曠的原野火點燃了風。
江南一帶吞掉了楚國的一大片,閩山在大海從中。這時的帆船已經在水底了,波濤傳達了屈原的意思。
註釋
古木:古樹。
曠野:空曠的原野。
夢澤:楚地有雲、夢二澤,雲澤在江北,夢澤在江南,今洞庭湖一帶。
檣:帆船上掛風帆的桅桿,引申為帆船或帆。
賞析
《寄朱錫珪》這首唐代詩人賈島的一首五言律詩之一。
賈島出生於平民家庭,門第寒微。所以他早年行事率不可考。傳說他30歲前曾數次應舉,都不得志。失意之餘,又迫於生計,只好棲身佛門為僧,取法名無本。貧困的家庭景況,枯寂的禪房生活,養成他孤僻冷漠而內向的性格,耽幽愛奇,淡於榮利,喜怒鮮形於色,世事頗少縈懷。但他仍酷愛吟詩,常常為構思佳句而忘乎所以,「雖行坐寢食,苦吟不輟。」賈島也因此被視為唐代苦吟詩人的典型。
文中「釣」、「燒」、「吞」、「厄」等字足以看出其字句上下工夫。
「燒」字表現了在詩的意境營造過程中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賈島詩中對於燃燒狀態的表現就頗能反映這種特色。
這首詩能充分體現賈島尚意的特色,賈島詩常從體認中來,所寫之景並非盛唐詩人那種對自然或沉浸或相融的描繪,亦即賈詩在寫景中少了情的因素,而採取遠觀的態度對所描繪的景致進行意念上的再加工,使之符合某種非凡的審美體驗,使讀者可以對其進行直接的審美觀照,進而獲得超人意表的審美感受。
創作背景
賈島人稱「詩囚」又被稱為「詩奴」,一生不喜與常人往來,《唐才子傳》稱他「所交悉塵外之士」。他惟喜作詩苦吟,在字句上狠下工夫。文章提及的朱錫珪無相關記載。
相關內容: 賈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