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生不幸,知縣附郭」是什麼意思?下面本站小編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
知縣,這在古代是相當有意思的一個官職,它被稱為「父母官」,是直面百姓的,因為以農業時代的發展水平和國家機器的管理能力,政府機關也只能下到縣一級,再往下也就只能靠地方鄉紳自治了,所謂「皇權不下縣」。
所以「知縣」是古代絕大多數老百姓最為熟悉的官,這個官其實並不太好當,明清兩朝,縣令理論上不得在籍貫所在的本省任職,也不得在家鄉500華里之內的他省任職。近親、近姻親不得在同一省任職。所以一個外地人要和一堆地頭蛇打交道,委實不容易。
但知縣畢竟是官,代表著朝廷,所以在一縣之內基本還是有絕對權威的。但是呢?也不絕對,清朝官場上啊,有這麼一句俗話:三生不幸,知縣附郭;三生作惡,附郭省城;惡貫滿盈,附郭京城。
這是啥意思呢?這句話其實形容的是一個特殊地方的知縣——附郭縣知縣。一般的縣,你是老大沒問題;但是附郭縣……那就不一樣了,這個地方的知縣是官員為空避之不及的。
什麼是「附郭縣」呢?
在民國之前,中國是沒有「市」這個行政區劃的,所以更不存在區,所有的次級行政區劃都是「縣」,但是古代也有城市啊,大家老聽什麼蘇州城,廣州城,北京城……那這是什麼情況?大家一般印象裡,這些地方可能是「知府」在管理吧,這沒錯,剛剛我說的地方都有知府。
但是,正如前文所說,這個地方除了「知府」,也是有「知縣」的,因為其正式行政區劃也是「縣」,這種府城所在的縣就是「附郭縣」。
比如以安徽省廬州府為例,廬州府的附郭縣就是合肥縣,也就是說,廬州府的府城也就是合肥縣的縣城。還有九江府,附郭縣為德化縣,德化縣城就是九江府城。
這種地方的知縣那當起來可就不容易啦,為啥,因為你的頂頭上司和你是駐紮在同一個地方,你不可能無法無天,而且,「知縣」的權威性大幅削弱,其公務均受到知府的限制,那知縣幹啥呢?能幹啥?知府給的一些雜活,你疲於奔命就是了。所謂「趨蹌倥傯,供億紛紜,疲於奔命」。
註:舉個例子,大家可能熟悉「包青天」的故事,當時包拯是開封府尹,在開封府坐堂審案,因公正而廣受好評,但估計大家都不知道吧,當時宋代開封府也有兩個附郭縣:開封縣、祥符縣。這兩個地方的知縣可以說就毫無存在感了。
對了,有事情的話,背黑鍋你也是頭號備選人,誰讓你官小呢。不過,有政績的話,那自然應該是知府大人的。
那後面還有兩句呢?這裡面的知縣就更倒霉:附郭省城的意思就是,你是當省府的附郭縣。
還是舉個例子吧,假設在江西當知縣,如果是饒州府的附郭縣(鄱陽)知縣呢?那你只是和饒州知府同處一個地方;但如果是在省府南昌(附郭縣有南昌縣和新建縣兩個縣,一些比較大的城市,通常會分兩個附郭縣同城而治,而蘇州府則有三個附郭縣,為清代全國唯一一個),那就更尷尬了,你的一畝三分地上,駐紮著南昌知府,南撫建道員,江西巡撫……
註:再舉個大家更好理解的例子,現在一般在縣裡面的地方輿論中,縣委書記是相當受關注的,但是大家可能都會忽略,理論上,各個縣的縣城還是「鎮」的編制,這裡還有一套鎮的行政班子,和「附郭縣」類似,這種縣城所在的鎮,在古代稱為「城關鎮」,現在很多地方都有「城關鎮」的正式行政區劃,這就是從古代延續而來的。
江西還算是輕鬆的,如果是在廣東這種省(省府廣州府,附郭縣為南海縣和番禺縣),那「附郭省城」就更慘,廣州城當時駐紮著:廣肇羅道道台,廣東巡撫,兩廣總督,廣州將軍,滿洲、漢軍副都統,廣東水師提督……
這裡面哪一位爺是小小的知縣得罪得起的?在這個地方當知縣,那真是如坐針氈。
最後那個「附郭京城」呢?這種縣在清代只有兩個:大興縣和宛平縣,這兩個縣是哪個府的附郭縣呢?是順天府,順天府的府城是哪裡?就是首都京師!
剛剛說了,古代沒有市這個概念,所以更不存在直轄市這種的,就連首都那都是縣的編制,在這種地方當知縣,那是想想都恐怖。各路京官,王公貴族全在裡面,哪一個都不是你能得罪得起的。
在這裡當知縣,今天戶部尚書家丟了條褲子,明天三阿哥家裡的管家和大將軍家裡的丫環打架……這種事情順天府知府自然是懶得管的,知縣來管吧,但你想想,知縣能得罪得起哪一邊呢?
「官大一級壓死人」,而這個「大一級的官」還天天在你身邊,這種知縣啊,也確實難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