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止於米,相期以茶”是什麼意思?這句話包含哲理怎麼理解?

“何止於米,相期以茶”是什麼意思?這句話包含哲理怎麼理解?

“何止於米,相期以茶”是什麼意思?這句話包含哲理怎麼理解?

歷史小知識

「何止於米,相期以茶」是什麼意思?下面本站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近日在看《中國地名大會》節目的時候,看到第二期有這麼一個鏡頭:北京選手曹玉騫對參加比賽的年齡最高的選手——74歲的吳澤湘表達敬意,說了一段話,其中有「何止於米,相期以茶」一句。當然明白這句話意思的人知道這是一個美好的祝願,祝願吳澤湘老人健康長壽。但恐怕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明白這句話的意思。如果兩個人聊天,一個人說了這麼一句話,而另一個人不明白什麼意思,是不是很尷尬!下面我們就普及一下這句話中包含的豐富的文化內涵。

中國地名大會嘉賓黃婉秋

要正確理解這句話,就要懂點古代文化常識。「何止於米,相期以茶」,這裡的「米」和「茶」都是老人長壽的雅稱,「米」是「米壽」,指人的年齡88歲,「茶」是「茶壽」,指人的年齡108歲。在中國古代文化中,人生的不同年齡階段都有特定的稱謂,比如不滿週歲的孩子稱「襁褓」,兩三歲時稱「孩提」;女孩十二歲稱「金釵之年」,十三歲稱「豆蔻年華」;男孩13~15歲稱「舞勺之年」,15~20歲稱「舞象之年」……《論語》中說:「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所以,三十歲稱為「而立之年」,四十歲稱為「不惑之年」,五十歲稱為「天命之年」,六十歲稱為「耳順之年」。杜甫詩中有「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句,所以七十歲稱為「古稀之年」。

豆蔻年華

古人非常看重壽命,把長壽視為「五福」之首,古人習慣把「壽」分為上壽、中壽、下壽。《莊子》中說:「人上壽百歲,中壽八十,下壽六十。」 《左傳》中說:「上壽百年以上,中壽九十以上,下壽八十以上。」 古人還喜歡根據中國字型,把77歲稱為「喜壽」(草書「喜」字,形同七十七);把80歲,稱為「傘」壽(「傘」字形似上下書寫的八十);90歲,稱為「卒」壽(古時,卒與卒通用。「卒」字拆開,就是九十)。把88歲稱為「米壽」(把「米」字拆開,上下分別是八);把99歲稱為「白壽」(「百」字去一橫);把108歲稱之為「茶」壽(「茶」字的草字頭為二十,中間的「人」字分開為八,底下的「木」字拆開,就是八十。上、中、下三部分相加,就是108)。

草書「喜」字

所以,「何止於米,相期以茶」的意思就是「你的年齡何止於88歲,我期望你高壽,達到108歲」。我們查閱一下這句話的出處,最早見於1983年7月,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馮友蘭先生送給好友中國邏輯學大師金岳霖先生的一副生日對聯,上聯是「何止於米,相期以茶」,下聯是「道超青牛,論高白馬」。馮友蘭先生與金岳霖先生同庚,當年都是88歲,正值米壽。所以有「相期」二字。可以說上聯既是自我激勵,又是對好友的激勵和祝願。下聯是對好友的讚頌和激勵。老子(青牛指代老子)和公孫龍(著名的「白馬非馬」論者)都是古代著名的哲學家,以此二人比金岳霖先生,說金老的學術成就,已經超越了老子和公孫龍。

老子

但是,僅僅這樣理解,是不是過於淺薄。我們知道,馮老先生是著名的哲學家,他寫這副對聯,除了最基本的對生命的期待和祝願,應該還有一層更深的東西。米是生活的必需品,是生命的基本需求;茶是生活的調節品,飲茶雖是一種物質享受,但有更多的精神內涵,是一種更高品位的追求。在我們解決了溫飽問題後,在人的生命已經越過了「吃米」的境界之後,是不是應該有更高的追求?所以,「何止於米,相期以茶」應該不僅僅是對生命的期待和祝願,應該還有互勉的意味在裡面,即要在學術上取得更高的成就。

馮友蘭先生

這才是大師的風範,不論思想還是學術成就,都達到了常人難以企及的高度。僅僅是一副對聯,包孕了這麼深邃的文化內涵。孔子說:「不讀詩,無以言」,今天如果我們不多讀點書,又怎能去追尋大師的腳步,理解大師的語言!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歷史小知識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