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服可不能亂穿!看看歷史上的穿漢服需要注意什麼?

漢服可不能亂穿!看看歷史上的穿漢服需要注意什麼?

漢服可不能亂穿!看看歷史上的穿漢服需要注意什麼?

歷史小知識

本站小編知道讀者都很感興趣漢服,今天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漢服規矩很大,亂穿不得,其重要標誌是什麼?別被影視劇所誤導

漢服是我國古代傳統服飾。近幾年隨著漢服熱,一些人都有穿著漢服的習慣。但漢服是有規矩的,由於受古裝劇的影響,我們對漢服有很多誤區,特別是一些不懂漢服的人,把古裝劇戲服當成漢服。甚至有些古裝劇中人物,漢服都穿錯了。那麼區分漢服的主要標誌是什麼?

一、衣襟右衽是重要標誌

現在漢服的重要標誌,研究或者推廣漢服的同仁,都把「衣襟向右」,也就是所謂「右衽」作為區別漢服與遊牧族服飾的一重要標誌之一。為什麼「右衽」才是漢服呢?

《禮記·喪大記》:「小斂大斂,祭服不倒,皆左衽,結絞不紐。」這句古文,唐朝孔穎達曾註釋:「『皆左衽』者,大斂小斂同然,故雲皆也。衽,衣襟也。生鄉右,左手解抽帶,便也,死則襟鄉左,示不復解也。『結絞不紐』者,生時帶並為屈紐,使易抽解。」

可以看出右衽對使用右手便利,而左衽則是死去人的服飾。因此,歷史上一真認為「右衽」代表著先進,而落後的民族使左衽。

歷史上,中原文明一直排斥左衽。雖然清朝出現後,漢服一度中斷,但漢服文明並沒有斷,一直有人試圖復興漢服,但由於種種原因沒有成功。隨著漢服熱的興起,有些不懂漢服的人,穿著漢服時不小心「左衽」,有時被人嘲笑。這在古代是大忌。既是一種侮辱,也代表一種大不敬,因為死人才會「左衽」,或者落後的異族才是「左衽」。

二、孔子定性陸游詩句明

歷史上,中原文明一直排斥左衽,關於左衽與右衽,《史記》中記載了孔子的一句話:「微管仲,吾其被發左衽矣」,這句話意思是:如果沒有管仲輔佐齊桓公,並遏制夷族放侵,就要穿異族的左衽,不帶衣冠而披頭散髮了。

唐朝顏師古注《漢書》有句記載:「右衽,從中國化也」。明末方以智記載:「戎衣或從邊塞之制,故有曰左衽者」。左右衽的辯論的精神文化因素要大於種族狹隘的之義。

陸游的《劍南詩稿》中,有6處提到「左衽」,之所以提左衽,表達陸游對中原故土懷念以及收復失地的意志。從陸游的詩中,我們也可以感受以「左衽」代表著滅亡,而「右衽」則是一種文化傳統與傳承。

陸游詩稿中關於「左衽」記載:「爾來十五年,殘虜尚遊魂。遺民淪左衽,何由雪煩冤。哀哉六十年,左衽淪胡塵,抱負雖奇偉,沒齒不得仲。遺民久憤污左衽,孱虜何足煩長纓。霜岡初高鷹隼擊,天河下洗煙尖清。夷吾非王佐,尚足救左衽。中原消息斷,吾輩何安寢。中原墮胡法,背望但莽莽……羊裘左其衽,寧復記疇曩。河洛可令終左衽,芻蕘何自達修門。王師一日臨榆塞,小丑黃頭豈足吞。」

王夫之也在總結漢族歷史教訓時,多次提到了「左衽」,以此表達中原文明淪落。但中原文明並沒有「左衽」面消失。

三、排斥左衽的主要原因

歷史上漢族衣領相交是右衽是理所當然,而對於左衽一直排斥。但有考古學者認為,我國歷史考古中和檔案繪畫中,也有「左衽」服飾,有學者認為這是少數的,或者受異族的統治而不得不穿的。這一現象也被引申到「漢服也可以左衽」的學校爭論中。但學術與歷史上說法不一樣,從歷史演變來看一直排斥左衽。有何原因呢?

一是落後文化。

之所以排斥左衽,主要因為穿左衽都是北方的落後部族。而中原一直是富有而先進的,他們也一直瞧不起北方那些落後的民族。這種內心的排斥也引申到服飾,也是一種區分。雖然歷史上有「胡服騎射」之說,但更多的還是戰爭需要,與學習引進胡服還是不同。「左衽」也可看成是一種落後文化「代名詞」。

二是故土難忘。

歷史上我國內部戰爭,大都從北向南,也就是北方遊牧部族與中原政權的對決。而中原政權失敗的居多,特別是宋朝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北宋被金朝所滅,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也被後人認為「左衽」戰勝了右衽。其實金朝滅北宋後,統治中原,並廷都北京,深入漢化,一切都效仿中原文化。因此,「左任」也是故土被佔的一種屈辱。

三是侮辱之義。

之所以歷史上一直排斥左衽,還因在中原地區,只有人死後穿的衣服才是「左衽」,因此如果左右衽不分,那就意味著,活人被辱為死人,這是絕對不能接受的。

有些影視劇中,由於不太理解我國古代「右衽」與「左衽」的含義,因此有的古裝穿成了「左衽」被人笑話。這也看出,即使到到漢服興起階段,「左衽」也遭到排斥。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歷史小知識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