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本站小編為大家帶來了一篇關於「唐宋八大家」之一曾鞏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接受過九年義務教育的朋友們都知道,中國文化史上有個名為「唐宋八大家(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曾鞏、王安石)」的組合。大部分中國人對「唐宋八大家」都是耳聞其名,耳熟能詳。
不過與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相比,曾鞏的名氣卻要小多了。恐怕不少人在考試「唐宋八大家」時都會把曾鞏給忘了。那麼曾鞏為什麼會成為「唐宋八大家」中名氣最小的一位呢?
首先,雖然「唐宋八大家」都是文學家,但讀古文的人在民間是比較少的。「唐宋八大家」的知名度很大程度上與政治成就直接相關,比如王安石變法。而曾鞏在「唐宋八大家」中的政治成就最小,官位也不高。
其次,「唐宋八大家」雖然以文章知名,但民間對他們文學成就的瞭解卻基本來自於詩詞,比如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的名氣就大於《赤壁賦》。而詩詞恰恰是曾鞏的文學短板,傳世的著名詩詞很少。
最後,就算是在「唐宋八大家」中,曾鞏的文章水平也被認為是前列的。但曾鞏文章的優點是行文規範,特別是曾鞏的官文水平極高,直接成為後世官方文件的範文樣式。明清考試的八股文就來源於曾鞏。
但曾鞏善寫官文、行文規範的優點也有一個副作用,就是民間傳播難度較高。特別是八股文在近現代被大加批判之後,曾鞏的很多文章被束之高閣,很難進入中小學課本,這導致曾鞏的名氣比不上另外七人。
相關內容: 曾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