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姓七家」是什麼?看看唐朝「崔盧鄭王李」五個姓氏有多厲害?本站小編給大家提供詳細的相關內容。
「五姓七家」,這個概念最初在北朝時期形成。北魏孝文帝欽定的四姓為清河崔氏、范陽盧氏、滎陽鄭氏、太原王氏,此外,隴西李氏、趙郡李氏、博陵崔氏也是當時一等一的望族,至隋唐時,這五種姓氏、七個家族則成為當時最頂級的門閥家族。
盛唐宰相薛元超曾經感歎:「這輩子最大的遺憾,就是沒能娶到五姓女!」其實薛家已經屬於以韋、裴、柳、薛為成員的「關中四姓」之一,但薛家子弟仍然如此仰望「五姓七家」,足可見其影響。
隋唐時期,世家大族的影響力空前強大,唐朝皇室就稱其祖先出自隴西李氏且以此為榮。除了皇室李氏,其餘四姓皆不可小覷。
其一,太原王氏一脈,其先祖要追溯到戰國時期名將王翦,王氏在唐朝的名人有王允、王維以及王之渙等。
其二,范陽盧氏一脈,其先祖要追溯到東漢末年的經學家以及軍事家盧植,盧氏一脈在北魏時娶了三位公主,唐朝時更是出了八位宰相。
其三,滎陽鄭氏一脈,其同樣在北魏時期就已崛起,至唐朝時聲望達到頂峰,其一脈在唐朝時出了八個宰相。
最後一個姓氏在五姓七望中居首——崔,崔姓分為兩支,即博陵崔氏和清河崔氏。崔氏一脈崛起於北燕,秦漢時期得到發展,躋身北方望族一列,至魏晉南北朝時達到鼎盛,唐朝有十五位宰相出自崔氏一脈,被視為天下士族之冠!
貞觀時期,唐太宗下令修《氏族志》,編修者初稿將「山東士族」中的博陵崔氏排在首位,唐大宗聽到後大怒,心想我李家坐江山,但卻排在崔氏之後!於是令編修者重新排名,最終將李氏及外戚長孫氏排在前兩位,崔氏改為第三位。雖然改了《氏族志》,令唐太宗心氣稍順,但這個排名在朝堂和民間都沒有產生實質性的作用。
不僅如此,唐太宗對世家大族的傲慢也頗為不解。試想,尊貴如皇族,李氏在民間的聲望仍不如崔、盧、鄭等世家大族,並且這些氏族由於要保持其血統純正,所以只傲慢地進行五姓之間的內部通婚,並且以與除五姓之外的形式通婚為恥。
從北魏以來,世家大族內部通婚早已形成傳統,諸如:清河崔氏與隴西李氏以及范陽盧氏世代為婚姻;趙郡李氏則與博陵崔氏世代為婚姻;范陽盧氏與滎陽鄭氏以及隴西李氏世代婚姻。至唐文宗時期,這種風氣愈加嚴重。名門望族不僅蔑視諸姓,就連皇權也不放在眼裡。
唐高宗時期,試圖以禁婚的方式阻止名門望族互相為婚。但此種方法不但未能奏效,而且從某種程度上佐證了這些「禁婚族」自矜的資本。
文宗曾有意和宰相鄭覃結親,希望為皇太子求娶鄭覃的孫女,但沒想到鄭覃寧可把孫女嫁給當時只是九品官的崔某也不願和皇家結親。文宗對此頗無奈,直言「李家兩百年的天子,難道還比不上崔家和盧家嗎?」
但是,世家大族的自我封閉,也導致了其諸多子弟雖有良好的成長環境,但是其中有很大一部分人安於現狀、不思進取,真正奮發向上的後輩並不多見。此外,唐朝大力推行科舉制度,提拔寒門士子,在唐朝之後科舉人士佔據朝堂的情況下,真正意義上的貴姓已經不復存在了。
相關內容: 姓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