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惠章皇后:大清第一繼後,穩居後位57年,本站小編為大家帶來相關內容,感興趣的小夥伴快來看看吧!
皇太極建立清朝以後,將大福晉哲哲立為皇后,直到他駕崩,哲哲的地位也沒有變過。可他兒子順治就不同了,順治八年才大婚立後,順治十年便宣佈廢後。第二年,順治冊立繼後,大清朝便有了第一位繼後,即孝惠章皇后。
這位繼後可以說是不幸的,因為她14歲母儀天下,21歲就開始守寡,無子無寵。卻也可以說她是幸運的,因為嗣皇帝即位,將她這位嫡母尊為皇太后,之後她就在太后位上待了57年,期間受到嗣皇帝的孝敬,安享晚年,壽終正寢。
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孝惠章皇后,順治的第二任正妻,在位57年的大清第一繼後。
順治的原配博爾濟吉特氏,是順治親舅舅吳克善(孝莊文皇后哥哥)之女,後來被他廢黜,降為靜妃,所以廢後是順治的親表妹。而今天的主人公孝惠章皇后,她又是廢後的堂侄女,孝莊文皇后的侄孫女(其祖父為孝莊文皇后的哥哥察罕),所以順治既是她的表叔,又是她姑父。
看到這裡或許又有人會感歎,關係真是複雜,但不管有多麼複雜,這些人都要為了滿蒙聯姻而犧牲。因此當順治廢後的第二年,孝惠章皇后就被送進了宮,同年立為皇后。
問題就來了,為什麼會選擇她當繼後呢?有人會說,因為她是科爾沁的女子,又與孝莊文皇后有關係。可科爾沁那麼多女子,為何偏偏是這位博爾濟吉特氏?
之前寫順治廢後時,筆者已經說了,順治要廢後給出的理由,第一條就是這門婚事是多爾袞定的,沒有經過他自己的同意,所以他不滿意。於是在為皇帝選繼後時,當時群臣商議的結果就是:
「諸王貝勒大臣、內院九卿、詹事、科道遵上諭會議選立皇后。作范中宮。敬稽典禮。應於在內滿洲官民女子。在外蒙古王貝勒以下。大臣以上女子中。敬慎選擇從之。」
意思是說一定要認真篩選,務必讓皇帝滿意,不然他又說沒經過他同意,到時候再廢後就麻煩了。可見群臣面對這樣的作精皇帝,也是無可奈何。
既然要讓順治滿意,那麼與廢後性格相仿的自然是不能選了,經過認真篩選,最終就選了「秉心淳樸,顧又乏長才」的孝惠章皇后。這個評價還是順治自己說的,說明他自己也是同意了這門婚事。
之前寫廢後的文章,筆者也解釋了,順治實際上廢後的原因,是繼後善妒、好奢侈。其實就是順治嫌她愛吃醋,又管得寬,妨礙他雨露均沾了。從他對孝惠章皇后的評價來看,後者性格淳樸老實,不是愛爭風吃醋的類型,所以不會給他添堵,這不正合順治心意嗎?
就是這樣,14歲的博爾濟吉特氏,就成為大清朝第一位繼後。不過剛嫁進來的她,名義上就有了四個孩子,分別是皇次子福全、皇三子玄燁、皇次女和皇三女,皆是順治其他庶妃所生。
科爾沁對博爾濟吉特氏自然寄予厚望,千盼萬盼她能為順治生一個兒子,可自從嫁過來,她的肚子遲遲沒有動靜,反而半年之後,又有兩位庶妃為順治生了兩個女兒。
這還不算什麼,關鍵是順治十三年,著名的董鄂妃進宮了,皇后的處境更加艱難。原本順治雖算不上多喜歡自己的繼後,卻也喜歡她淳樸的性格,帝后之間也算和諧。但自從各方面都堪稱出色的董鄂妃進宮後,這樣的皇后就顯得太過遜色了,順治便連瞧都不願再瞧一眼。
董鄂氏一進宮,就被封為賢妃,僅過去一月,就被晉封為皇貴妃,順治甚至為此大赦天下,眼看著一步步朝皇后之位逼來。都知道皇貴妃相當於副後,順治這樣做,實在讓中宮皇后尷尬。
不過皇后的性格本就不爭不搶,或許也是吸取了堂姑媽廢後的教訓,總之皇后就當看不見這一切。反而是順治的親媽孝莊文皇后(時為昭聖皇太后)心疼這位侄孫女,導致母子關係有些緊張。
皇后的不干涉,令順治很是滿意,不過這位作精皇帝,仍然有了廢後的念頭。這次群臣無論如何,都不會再讓他如願了,畢竟這關係到滿蒙聯姻,怎麼能讓你為所欲為。
順治給出的理由是,他親媽昭聖皇太后生病,董鄂妃盡心侍疾,可皇后卻沒有對生病的太后恪恭定省,因此有失孝道。而群臣的回復是,皇后這樣做的確不對,但他們只能遵守順治的建議,停中宮箋表,不同意廢後。
董鄂妃遇到這樣作的丈夫也是沒辦法,只好跪下來求順治不要廢後。就在董鄂妃跪求順治不久,順治十五年正月二十四,董鄂妃所生的皇四子夭折。廢後一事最終作罷。
順治十七年,深受寵愛的董鄂妃去世,作精皇帝又開始吵著要出家當和尚了,但最終也沒有得逞。他追封董鄂妃為孝獻皇后,半年之後,順治因天花駕崩。昭聖皇太后扶持皇三子玄燁即位,改元康熙。
此時的博爾濟吉特氏年僅21歲,便守了寡,誰看了不說一句可憐呢?然而沒想到的是,表面上的可憐,卻是她安逸生活的開始。康熙即位後,尊祖母昭聖皇太后為太皇太后,尊她這位嫡母為仁憲皇太后,生母佟佳氏為慈和皇太后。
康熙二年,康熙親媽慈和皇太后去世,後宮便只剩下博爾濟吉特氏一位太后。她與太皇太后共同擔負起撫養和教育康熙的重任。不得不說,她們對康熙的教育十分成功,康熙對祖母好自然不用說,而他也將嫡母視為生母孝敬,博爾濟吉特氏也對康熙視如己出。
康熙在祖母和嫡母的雙重關懷與支持下,毫無顧忌發展事業,小小年紀除掉權臣鰲拜,又平定三藩之亂,逐漸開啟「康乾盛世」大局面。
康熙二十六年,昭聖太皇太后壽終正寢,仁憲皇太后與康熙都十分悲痛,兩人之間瞬間多了一種相依為命的感情,從此母子關係更加親厚。康熙也將原本分給祖母的孝心,在這之後全部傾注到嫡母身上。
在仁憲皇太后40歲生日那天,康熙破例不理政事。這時昭聖太皇太后還未去世,康熙特地安排祖母、嫡母、自己以及兒子們四代人歡聚一堂,一家人其樂融融,這一天他們沉浸在親情之中。
太皇太后去世後,康熙為嫡母加修了寢宮,還專門下令在朝陽門外修建慈雲寺,只為方便給嫡母祈福之用。為了能夠隨時隨地侍奉嫡母,康熙不管是出巡還是祭祖,都要奉嫡母同行。
在仁憲皇太后70歲大壽時,已經57歲的康熙,還為了嫡母親自跳蟒式舞。仁憲皇太后向康熙感歎,說自己牙齒有的脫落,有的搖搖欲墜疼痛難忍,康熙立即安慰道:
「太后聖壽已逾七旬,孫及曾孫殆及百餘,且太后之孫,皆已鬚髮將白而牙齒將落矣,何況祖母享如此高年。我朝先輩,常言老人牙齒脫落,於子孫有益,此正太后慈闈福澤綿長之嘉兆也。」
太后聽完隨即開心大笑。
康熙害怕嫡母平時無聊,還曾將皇五子胤祺交給她撫養。仁憲皇太后將皇五子教育得很好,胤祺一生持躬謙謹,頗具樂善之風,也並未參與九子奪嫡,最後得以善終。
康熙五十六年,仁憲皇太后壽終正寢,康熙此次的悲痛,並不亞於祖母的離世,因為嫡母是他最後一個長輩。康熙痛哭不止,直言這世上再無疼愛體恤他的長輩了,也再沒有可以讓他孝敬的人了。
早在仁憲皇太后還在世的時候,康熙就已經為嫡母專門修建了皇后陵。這可不是康熙不孝順,不讓嫡母與父親合葬,而是遵守「卑不動尊」的思想,因為其祖母昭聖太皇太后,就因此沒有與太宗皇帝皇太極合葬。也就是說,康熙為了嫡母,開創了清朝為皇后單獨建陵的先河。
還不僅如此,在為仁憲皇太后擬定謚號的時候,大臣參考明制,認為她是順治繼後,所以便不系順治的廟謚「章」。可康熙看到後很生氣,讓他們去看看孝端文皇后、孝莊文皇后的神牌。大臣們一下就懂了,這才給仁憲皇太后系夫謚。
儘管已經加上,康熙還是不滿意,說大臣擬定的謚號中,沒有採用嫡母生前的徽號。幾經破折,最終康熙給嫡母上謚「孝惠仁憲端懿純德順天翊聖章皇后」,同時對擬定謚號的幾位大臣進行降級處罰。於是,康熙又為了嫡母,開創了繼後系謚的先例。
謚號的問題總算解決了,接下來就該將孝惠章皇后的神牌升祔太廟,這時群臣又分為兩派。一派認為孝惠章皇后作為嫡母,神牌應該放在康熙生母孝康章皇后之前。可另一派卻認為,康熙是個孝順之人,自然應該尊生母在前。
當兩種意見擺到康熙面前,康熙一下就怒了,他說自古嫡庶有別,作為皇帝更應該遵守禮法。如果將生母供奉在嫡母之前,那讓子孫後代怎麼看,到時候他們有樣學樣,還不亂套了?這樣群臣也不敢爭執了,便按照嫡庶尊卑,老老實實將孝惠章皇后神牌放在前面。
不得不說,康熙的孝順的確發自內心,不然他有很多次機會,都可以提升生母的地位,去打壓嫡母。他沒有這樣做,也說明孝惠章皇后值得他尊敬。
康熙曾這樣評價,被孝惠章皇后撫養的皇五子胤祺「心性甚善,為人敦厚」,什麼樣的人能夠撫養出這樣的孩子,不就是當初被順治評價為「秉心淳樸」的孝惠章皇后嗎?
相關內容: 皇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