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裡,黛玉香消玉殞之後,賈寶玉薛寶釵成婚,金玉良緣終於成為事實,薛寶釵多年心計得逞,也算是一個大好的結局。畢竟,黛玉之後,捨卻寶釵似乎也找不到和寶玉匹配的姑娘。
如果兩人就此安心地過日子,雖說賈府已經風光不再,若賈寶玉發憤圖強、以寶釵紅袖添香,或許也能有東山再起之日。可惜,賈寶玉畢竟還是追隨黛玉、出家為僧而去,留下寶釵一個人,孤零零獨守空閨,那等淒涼,較之於黛玉似乎也毫不遜色。
可是,我們不能忽視的是,此時的寶釵正值妙齡。如果像李紈一樣能有個「遺腹子」,那麼,寶釵從此守節賈府那是必定的結局。可是,並不見寶釵有子嗣出生,那樣的情況下,寶釵還有可能為賈寶玉守節嗎?
我認為不大可能。
根據寶釵的一貫作風,結合《紅樓夢》裡的蛛絲馬跡,我認為,至少有三大跡象表明,寶釵是耐不住空閨之寂寞的,她的結局,也必定不能是李紈第二。
1、曹雪芹很早以前的提示,薛寶釵並不是李紈一般的守寡:
首先,《紅樓夢》一開篇,就有過一段很有神話色彩的文字。那是甄士隱、賈雨村初次謀面,賈雨村曾經信口吟出一聯:玉在櫝中求善價,釵於奩內待時飛。短短的一句話,內涵的信息量非常豐富。
賈雨村以玉自喻,一時的落魄也,必定會有一個好的結果。「善價」二字,既是說好的前程,更諧音「善賈」,隱喻日後賈雨村獲得賈府的資助而成功。事實也證明,賈雨村之所以能有今後的前程,賈政的資助是離不開的。
第二句的「釵」,大家都認為隱喻的是薛寶釵,而「時飛」因為則剛好是賈雨村的表字。因此,這一句一直都被大家認為,就是賈寶玉出家之後,薛寶釵留在賈府,剛好就是「奩」內一般,等待的是「時飛」賈雨村。因故大家都認為,薛寶釵最後的結局,應該是和賈雨村在一起。
可是,薛寶釵這麼一個蕙質蘭心的姑娘,萎縮、卑鄙如賈雨村,能入得了她的法眼嗎?很多朋友都接受不了這個事實。這就涉及到第二個原因了。
2、薛寶釵的性格決定,她對外貌的要求並不是最上心的:
大觀園裡面的女子,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比如黛玉,那是光棍眼裡容不得沙子的人,對人、對男人的要求,是異常的嚴苛。甚至高貴如北靜王的沉香串,在黛玉眼裡還不如寶玉的兩張舊手帕。
而寶釵則不然,儘管薛家有錢,也還是百般掩飾出一種不奢華的境界。比如曾經居住的衡蕪苑,雪洞般的裝飾,連劉姥姥都感覺到陰氣逼人,賈母也甚是不喜。此外,探春送給邢岫煙碧玉珮之後,寶釵和邢岫煙之間的一段對話,足以說明,在寶釵心裡,金錢、身份的重要性。
而寶玉出家之後,無論身心還是現實,都已經無法滿足寶釵對生活的要求。而彼時的賈雨村,因為揭發賈府有功,正是春風得意的時候,和薛寶釵相見之後一拍即合,也不是沒有可能的。這就牽出了第三個原因了。
3、薛寶釵自己的詩作,就曾經真實反映其內心:
薛寶釵這個姑娘,注定是一個不安於現狀的人。她對事物的野心和掌控要求、對成功的渴望,在《紅樓夢》裡是首屈一指的,沒有任何人能超越她。這一點,從她早年的一首詩作裡,就充分展露無餘。
那首《臨江仙.柳絮》的下半闕:萬縷千絲終不改,任他隨聚隨分,韶華休笑本無根,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雲。
這是寶釵最著名的的柳絮詞,很多人都只看到最後一句「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雲」。不錯,從這一句詞,我們足可以看出寶釵的不安於現狀,對未來和成功的渴望。其實,這首詞更包含了寶釵的生活態度:「隨他緣聚緣分」。
可見,對寶釵而言,聚散本是無常,至於和誰聚首、與誰分別的那個「他」,都不是寶釵所關心的,她關心的只是「能送我上青雲」的好風而已。
而賈府頹敗、寶玉出家,寶釵一個妙齡女子,能借到的「好風」其實並不多。這時候,藉機上位的賈雨村便出現了,一切都似乎水到渠成。
於是,寶釵這個金陵十二釵之首,最後竟然委身於卑鄙無恥的賈雨村,在大家眼裡,這才是真正的「鮮花插在牛糞上」。
相關內容: 薛寶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