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仝(約907-960年間),長安(今陝西西安)人。五代後梁畫家。一作關同、關穜。生卒年不詳。畫山水早年師法荊浩,刻意學習,幾至廢寢忘食。下面本站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他所畫山水頗能表現出關陝一帶山川的特點和雄偉氣勢。北宋米芾說他「工關河之勢,峰巒少秀氣」。關仝在山水畫的立意造境上能超出荊浩的格局,而顯露出自己獨具的風貌,被稱之為關家山水。
他的畫風樸素,形象鮮明突出,簡括動人,被譽為「筆愈簡而氣愈壯,景愈少而意愈長」。
關仝藝術風格
工畫山水,早年師荊浩,刻意力學,晚年有出藍之譽。喜作秋山寒林、村居野渡、幽人逸士、漁市山驛,使其見者悠然如在灞橋風雪中,不復有市朝抗塵走俗之狀。
筆法簡勁,氣勢極壯,石體堅凝,山峰峭拔,雜樹豐茂,有枝無干,時稱「關家山水」,與荊浩並稱「荊關」。
關仝代表作
關仝(約907-960間),長安(今陝西西安)人。五代後梁畫家。一作關同、關穜。畫山水早年師法荊浩,刻意學習,幾至廢寢忘食。他所畫山水頗能表現出關陝一帶山川的特點和雄偉氣勢。與李成、范寬形成五代、北宋間北方山水畫三個主要流派,並與荊浩、董源、巨然並稱五代、北宋間四大山水畫家。
《宣和畫譜》著錄御府藏畫中有其《秋山圖》、《江山漁艇圖》、《春山蕭寺圖》等94件。傳世作品有《山谿待渡圖》及《關山行旅圖》等。
《山谿待渡圖》描繪大山下水濱有人待渡,畫中大山矗立,石質堅凝,氣象壯偉荒寒,與宋人論述關仝山水「坐突危峰,下瞰窮谷,卓爾峭拔者,(關)仝能一筆而成」(《五代名畫補遺》)的風貌相似。
《關山行旅圖》畫深秋季節荒山中的野店行旅,勾皴簡括有力,景物高深,虛實富有變化,穿插各種人物活動,使畫面更富生活氣息。
關仝不善畫人物,畫中人物多請胡翼代為繪製。胡翼,字鵬雲,五代畫家,主要活動於後梁之際,善畫佛道人物,也能畫樓台車馬,亦精於摹古。
關仝的關山行旅圖賞析
一、構圖
《關山行旅圖》以一條河從左向右斜下而流,將畫面分割成「Z」字形,兼顧高遠法與平遠法。河右邊是起伏的山巒,以高遠法向上畫出巨峰,突兀高聳,形如卷雲,這是關隴山川的特色;山間樹木,均是空枝無葉或有枝無干。
《關山行旅圖》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畫面上部的一座大山,這座山峰幾乎佔據了畫面三分之一的面積。山頂外輪廓是以粗壯彎曲的弧線,向左右擴展,然後逐漸向內收縮,使巨大的山頭,有一種向左傾斜的危險;接著又漸漸向外延伸成八字形,這樣山勢顯得更加奇險。
在這座巨峰左邊,有兩座尖尖的小峰,與先前那座巨峰相比,形成鮮明的對比。但這兩座小峰在視覺上卻能給人一種向上的張力,似乎在抵禦旁邊巨大山頭的墜落。山腰雲煙縹緲,山間樓觀隱現,造成一種玄妙之境,令人神往。
畫面中部,煙雲深處流出溪水,從左上至右下貫串整個畫面,形成一種對角線構圖。溪岸邊是一條從山上蜿蜒而下的山路,一行人馬正在山路上行走。
一座小橋橫跨溪上,橋上也正有行人經過,作者用筆巧妙,通過一座小橋使得全畫氣脈相通,克制了生硬而使畫面變得柔和。溪水兩岸坡腳呈犬牙形,交錯呼應,使畫面更顯出了真實生動,富有活力。
二、技法
用筆簡勁老辣,有粗細、斷續之分,富有節奏感,所謂「以書入畫」也。山石先勾勒後皴擦,用的是「點子皴」或「短條子皴」,筆法縝密,然後用淡墨層層漬染,故顯得凝重硬朗。
在輪廓線內,作者用線勾出岩石的自然紋理,再加上點子皴,巨大的山頭如快要崩裂一般。並且這座突兀的山峰並不像一般遠山那樣越近顏色越淡,而是層層疊疊的山石用較濃的墨色,用特有的粗筆勾線描繪,更妙的在於溪流的蜿蜒和山路的回轉將它推得極遠,所以並沒有頭重腳輕的壓抑之感。
作者用筆採用「高遠」與「平遠」兩法,所繪樹木常常是有枝無干。在該畫中:枯樹、寒林確實都是枝幹突出,而主幹不甚明顯。
用筆簡勁老辣,有粗細斷續之分一落墨則漬染生動,饒於墨韻,皴寫山石,有如「刮鐵」般的堅實、質感十足,都顯示出關仝山水畫的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