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族樂器琤尼有著怎樣的歷史起源

壯族樂器琤尼有著怎樣的歷史起源

壯族樂器琤尼有著怎樣的歷史起源

民族文化大全

關於琤尼的起源,在鳳山壯族民間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相傳在很久很久以前,鳳城有位名叫宜英的勤勞、善良、美麗的壯家姑娘。母親是羅土司家的女奴。土司逼死了她的母親後,又強迫宜英去他家抵債。春耕時節,土司責令她每天插九畝田的秧苗。宜英拚命地插呀,插呀……一直插到月亮掛上中天,也沒辦法插完。宜英累得要倒下了,她流下了傷心的眼淚。這一切被羅土司家的放牛郎義倫看見了,他到田里去幫宜英插秧。他們的行動感動了上天,神仙派了百鳥百獸來幫忙,一夜之間就把羅土司家的田插完了。宜英和義倫在勞動中建立了感情,他們相愛了。這一來,得罪了對宜英早已垂涎的羅土司的兒子。羅子誣蔑義倫勾引他家的女奴,將義倫發配到很遠很遠的田州(今百色地區的田陽縣),並要義倫從那裡起每隔三步種一棵梧桐樹,一直種到鳳城家鄉來。

義倫被發配走之後,羅土司的兒子就逼著宜英嫁給他,宜英寧死不屈。她每天跑到穿窿山,站在一塊大青石上遠眺著田州方向,哭啊,望啊,盼著義倫早日把梧桐樹種到家鄉來。時間如流水,年復一年,穿窿山上那塊大青石被宜英的眼淚滴成了篩子狀,可義倫還是沒有回來。一天,土司的兒子又來逼婚,宜英氣憤地衝進自己的小茅屋、撲在木枕頭上痛哭起來(壯族人喜歡用木頭和竹子做枕頭)。

她哭醒後,發現自己的頭髮都垂落到枕頭上,她痛苦地抓住頭髮用力一甩,隨之木枕發出了悅耳的響聲。原來,這是宜英的頭髮卡在枕頭上拉扯時發出的聲音,受此啟發,宜英把一縷縷頭髮搓成細繩狀,繃在木枕頭上,製成了壯族第一支七條弦的拉琴。接著她又用竹子和自己的頭髮做成了一把琴弓。

從此以後,宜英就用琴聲代替她的眼淚和思念,每天在穿窿山大青石上拉琴、唱歌。她拉呀,唱呀,直到她頭髮變白成了老人,也沒能把她的情郎盼回來。她最後化成了一隻鳥,每天不停地飛,「秧姑!秧姑」地叫著,到處尋找她的情郎。後來,人們就把發出這叫聲的鳥稱作秧姑鳥,把穿窿山那塊大青石稱作滴淚石,把宜英製作的琴稱作琤尼。此後,琤尼便在桂西北壯族聚居的都陽山一帶廣為流傳。

相關內容: 壯族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民族文化大全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