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家衛夫人的故事 衛夫人的書法成就高嗎

書法家衛夫人的故事 衛夫人的書法成就高嗎

書法家衛夫人的故事 衛夫人的書法成就高嗎

歷史故事

衛夫人從小便開始研習書法,酷愛書法的她在書法上也深有造詣,可見她在書法方面下的功夫極深,自幼便將所有精力集中於專研書法上,後來才能成為書聖王羲之的導師,才能夠變成書法大家。  

衛夫人畫像

現如今的山西省高平市有一個河西鎮,其中有一個蘇莊村是為晉東南的古村落,當地還留存這一個十多畝的泊池,傳說衛夫人幼時不斷的練習書法十分認真,達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遂常話費數個小時只為了多專研書法結構和筆鋒等,於是此地的泊池便是衛夫人常洗筆硯的地方。有一次她練字累了,便直接將筆硯放在桶中置於泊池內,遂此泊池內的水便被染成了黑色,後人為了紀念衛夫人便將此池稱之為「衛夫人洗墨池」。

關羽衛夫人苦練書法的故事,其中以吃墨最為經典,從中可知衛夫人對書法的專研精神十分謹慎和專一。衛子夫常為了能夠多讀寫書,多練寫字,為提高效率便會邊學習邊吃飯,遂在一次吃飯的時候,由於過於專心將饃饃沾著墨汁便吃掉了。

後來衛夫人學生王羲之進來時,發掘衛夫人的桌子上菜沒動過,硯台中的墨水卻沒了,經其提醒,衛夫人才反應過來自己將饃沾著墨汁當飯吃了。

  衛夫人人物簡介

衛夫人,本名為衛鑠,是為東晉著名的女書法家,在書法藝術上頗有天賦,且書法成就不讓鬚眉,深得讚歎。  

衛夫人畫像

衛夫人出生在書法世家,其祖籍為河東安邑,衛夫人的祖父、叔伯、兄長均為著名的書法家,他們在書法理論上均有見解,遂衛夫人從小在這樣的環境中,耳濡目染的成長為一個愛好書法的高手。

衛夫人於18歲的時候下嫁江夏李家的李矩,據記載李矩年輕時深有抱負,因捍衛家鄉有功而被提拔為汝陰太守,後官至安西將軍等職務。衛夫人的夫家李氏家族也是一個書法世家,甚有名望,而後衛夫人兒子的堂兄李式名氣更甚,其書法成就極高與當時的書法權威王廙可相媲美。

江夏李氏的書法名氣得以有很大的提升其中和衛夫人下嫁李家脫離不了關係,衛夫人將書法訣竅和技巧傳授於李家,方使他們達到更高的書法造詣。

衛夫人為李矩生有一子為李充,是為東晉著名的文學大家,早文學方面的成就頗高,留有不少的文學作品如《翰林論》,而李充甚是擅長楷書書法,也是受其母衛夫人的影響。

後李充至剡縣為官,衛夫人隨兒子前往,後於公元349年病逝,享年77歲。衛夫人還曾是一代書聖王羲之的書法老師,多虧衛夫人的書法啟蒙,使得王羲之在書法學習方面頗有造詣。

  衛夫人筆陣圖介紹

衛夫人,出生在書法世家,擅長書法之道。幼年師從鍾繇學習書法技巧,楷書尤其擅長。她是古代文學書法的歷史上卻是一位當之無愧的大人物,雖為女子卻有著不凡的書法筆觸。  

衛夫人《筆陣圖》局部圖

衛夫人的恩師是三國時期著名的書法家鍾繇,他不僅是楷書的創始人,更因其巨大的書法成就而聞名後世,書法被稱為「上品之上」。衛夫人在其恩師鍾繇的精心教導下漸成大器,加上她自己對書法深感興趣,常不知休息的專心研習,遂成就很快。

後其受著名書法家王羲之慕名求學,成為其啟蒙導師。據傳衛夫人用門前的池塘洗筆硯,久而久之竟把塘水染黑,至今蘇莊村畔的一個小池塘的名字還叫做衛夫人洗墨池,可見其刻苦、好學。

衛夫人的卓越貢獻有流傳於世的佳作《筆陣圖》。這《筆陣圖》以簡潔明瞭的敘述形式講述研習書法的技巧與訣竅,通俗易懂可以讓初學者得到極大的啟發。這對後世人研習其中書法甚有幫助,且也可以從中看出衛夫人在書法方面的造詣頗深。

衛夫人以自身的學習、授業經驗加之前人的智慧結晶總結出寶貴的書法理論經驗,是初學書法者不可多得入門指導佳作,擁有極高的文學價值,為後世的書法家們稱道。

  衛夫人的書法成就高嗎

衛夫人,名鑠,字茂猗,是晉代著名的書法家。幼年師從鍾繇學習書法技巧,擅長楷書。恩師鍾繇是三國時期著名的書法家,是楷書的創始人,被後人與王羲之一起並稱為鍾王,書法被稱為「上品之上」。  

衛夫人畫像

受到名師教導的衛夫人加上本身的勤奮好學,自成一派,是中國古代歷史上有名的女書法家,同時也是著名書法家王羲之的授業恩師。

從小勤奮習字的衛夫人用門前的池塘洗筆硯,久而久之竟把塘水染黑,至今蘇莊村胖的一個小池塘的名字還叫做衛夫人洗墨池。嫁與汝陰太守李矩後,擔任王羲之的書法老師,可以說是他的啟蒙老師。在王羲之早年的時候,衛夫人言傳身教,並以自己早年的「洗墨池」經歷加以引導、鼓勵王羲之刻苦專研書法。又一次在市集扮作觀音老母一特殊方式烙餅,並誇讚王羲之的書法精妙,激勵王羲之更加上進,最終成為一代書聖,流芳百世。

此外,衛夫人的卓越貢獻還有流傳於世的佳作《筆陣圖》,在《筆陣圖》中,衛夫人以自身的學習、授業經驗加之前人的智慧結晶總結出寶貴的書法理論經驗,是初學書法者不可多得入門指導佳作,擁有極高的文學價值,為後世的書法家們稱道。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歷史故事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