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仲舒是西漢時期一位著名的學者和思想家,他也是一位有唯心主義傾向的哲學大師和經學家。他所提出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大一統」的思想不僅有利於當時統治者的統治需要和社會穩定,也對之後近千年的封建王朝產生了不可磨滅的影響。但是我們很多人只看到了他學識淵博的一面,而不知道他背後付出了多大的努力和艱辛。有一個跟他有關聯的成語「目不窺園」就可以瞭解董仲舒讀書有多刻苦。
董仲舒三年不窺園
相傳一代儒學大師董仲舒自幼便對讀書產生了非常濃厚的興趣,而且他出生在一個地主官僚家庭,家裡面有豐富的藏書,這對於董仲舒來說簡直是沒有更加讓他感到興奮的事情了。於是他夜以繼日地熟讀家中的藏書,有時候讀到入迷處甚至忘記了吃飯和睡覺。他的父親董太公是既感到欣慰,又感到擔憂。為了讓孩子在讀書之餘可以放鬆一下身心,他決定在家後面的空地上修建一個花園,這樣董仲舒在讀書讀到疲乏的時候就有一個地方可以歇息一下了。
但是修建一個花園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第一年,董太公派人到南方去學習,看他人是如何修建花園的,同時準備各種材料。開始動工的時候,董仲舒的姐姐邀請他來到院中觀賞但是他只是捧著書簡,謝絕了姐姐的好意。
第二年的時候,小花園已經初具規模了,旁邊的鄰居和親戚家的孩子都來到園中遊玩,但是董仲舒卻連看一眼的興趣都沒有。
第三年,花園終於正式建成了,很多的人都來到花園觀賞休憩。父母也叫董仲舒出來玩,他雖然點了點頭,卻依舊埋頭學習。在中秋佳節的時候,他的家人都在園中賞月吃月餅,唯有他仍舊捧著書簡不放手。
就是因為有這樣的精神和毅力,董仲舒才能成為一代大家,給後人留下了珍貴的著作和深刻的思想。
董仲舒大一統思想介紹
在中國儒學發展的的歷史上,除了開創者孔子和孟子之外,董仲舒是一個不得不提的重要人物。他學識淵博,滿腹經綸,在繼承前人思想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和詮釋了儒學思想,並提出了許多對後世影響深遠的思想主張。其中最主要的主張是「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大一統」等重要的思想,這些思想主張都被當時的漢武帝劉徹所採納,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董仲舒畫像
我們來看一下「大一統」思想的產生背景。當時的漢朝經過漢惠帝、漢文帝和漢景帝「休養生息」的政策之後,出現了非常繁榮的局面。史稱為「文景之治」。等到漢武帝劉徹繼位之後,他一方面大力加強中央的權力,同時也削弱地方王侯的勢力,同時大力招募賢才。正是在這種情況下,董仲舒逐漸形成了「大一統」的思想。
董仲舒認為構成人類社會的要素是三個:天、地、人。其中天和地滿足了人的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而君主在董仲舒的理論中是天地人三者之間聯繫的唯一紐帶,這點從「王」這個字可以看出來:「王」是有三橫連在一起的,而這三橫代表的就是天地人三者。「王」就是天派來和人進行交流和傳達天的旨意的,因此君主的權力就是由來自上天的授予。但是另一方面,君主雖然是天所授予的,但是如果他濫用權力,就會造成政局的混亂和腐敗,甚至國家的滅亡,因此董仲舒又借助天來限制君主的行為,指出君主如果違背天道,上天就會給予懲罰。
董仲舒就這樣把天地人和君主聯繫在了一起,既鞏固了統治,又維護了社會的穩定。
董仲舒的人性論講了什麼
董仲舒關於天和人的關係是這樣闡述的:他認為宇宙的變化和運行是有一個目標的,在宇宙中的每一個事物的生長也有一個目的就是為宇宙運行的目標所服務。他認為宇宙這個總的目標就是孕育出人類和建立封建社會。他還認為,人是天的附屬,是整個宇宙的一個縮影,因此人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就是宇宙的精華所在,是凌駕於其他事物的最高存在。
董仲舒雕像
在心理方面,董仲舒認為人是有自己的個性和情感的,就好像天也是有陰有陽一樣。一方面,情感和個性是一個人從出生就具備的東西,但是情和性的關係又是相互對立的,這就與天有陰陽的對立是相同的道理。另外,董仲舒也肯定人天生就有良善的一面,這點還是戰國時期孟子的思想。按照董仲舒的思想來說就是:在陰陽這兩個對立獨立面之中,陽是佔據主導地位的,而陰則是不佔優勢地位的。聯繫到人的話,就是個性是主要的,感情則是次要的,因此人的特質顯現出來就是善的部分。
但是在另一方面,董仲舒雖然承認人有善良的特質,但是他並肯定人生下來就是善良的。上面已經說到過,人是有性有情,既有貪念也有仁愛,,因此不能簡單地把人有良善的部分當成是人生來就是善良的。這裡面的關係要注意進行辨別和區分。
總得來說,董仲舒的人性論既繼承了先秦儒學關於人性的思想,但是同時又有所創新和突破,形成了自己獨特的一種關於人性的思想主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