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夜就是中國傳統的節日除夕,除夕是每年一家人團圓的日子,那天家裡會做很多好吃的東西,一起吃著晚餐,聊著天,辭別舊的一年,迎接新的一年。
除夜配圖
高適寫除夜這首詩就是在這樣的日子裡,但是他卻沒有和家人在一起,而是獨自離家在外,沒有親人在身邊,想到往年這一天和家人團聚的歡樂時光心裡不免感慨萬千。
《除夜》這首詩寫的是高適一個人在外,居住的地方是一個小旅館,旅館的條件很簡陋,連亮著的燈光都冒著寒氣,晚上的時光很漫長,他很早就躺在床上睡覺,可是睡了很久都沒有睡著,這裡不是他的家鄉,他只是客居在此,此刻遠在千里之外的家鄉是怎樣的呢?家人都團聚,唯獨少我一人,家人應該都在思念我吧。今天一過又是新的一年,人又老了一歲,雙鬢的白頭髮又添了不少。
這首詩剛開始讀上去給人的感覺平淡無奇,讀完這後會被詩人的情感帶進市裡面,這種很強的代入感就是詩人最厲害之處。
旅館是個很平常的地方,百分之九十的人都住過旅館,旅館這個景,一下就讓人想起住旅館的經歷。高適第一句的後半段一個問句,就如同一個互動,是和讀者的互動,讀者也跟著詩人在心裡問無眠的原因。第二句就是答案,原來今天是除夕夜,詩人不說自己想家人,反而說家人在想他,家人捨不得自己,其實是自己捨不得家人,想念家人。第二句的後半段是詩人的感歎,又是一年了,又老了一年。《除夜》看似簡單,其實很有感染力。
高適是什麼朝代的詩人
高適是邊塞詩人,他寫的詩歌大都比較雄渾悲壯,反映戰士的困苦和百姓的疾苦,屬於現實主義的豪放派。
高適像
高適出生在普通人家,年輕的時候喜歡到處遊玩,還到過當時唐朝的首都長安,也喜歡結交朋友,杜甫、李白都是他的朋友,他們在一起談天說地,海闊天空。他最大的願望是報效國家,建功立業,早年經人推薦,在朝為官,後來受不了官場那些欺善怕惡、趨炎附勢的事情,而辭去官職。安史之亂,高適被封為節度使,討伐叛軍,平亂有功,再次入朝為官直到臨終。
高適寫詩,不喜歡用過多的修飾,直接表達心中所想和眼中所見,很多的景物和場景都是邊塞獨有的。為了國泰民安,不少將士只能留在邊塞。遙遠的邊塞條件艱苦,沒有親人陪伴,生活上的條件也很簡陋,那裡的風吹草動都和國家的安全、穩定有很大的聯繫。
高適處於唐朝的中期,那時的唐朝很穩定和富裕,但是關於唐初的英雄傳奇卻在人們口中不斷被訴說,那個時代的男子都像成為英雄般的人物,如果不是安史之亂,人民都忘記戰爭是什麼樣子的。
高適不喜歡做官的拘束,對國家的忠心卻始終如一。國家遇到危難,皇帝都已經到蜀中地區避難,高適卻帶著隊伍衝在前面,和叛軍在戰場上對峙。軍隊生活是無聊而又孤獨的,免不了思念家鄉,藉著所見之景,抒發心中的思鄉之情。
高適朗誦燕歌行的時間
《燕歌行》詩朗誦伴有淒涼悲壯的調子,朗誦者是黎明曙光,此人的真實姓名不為人們熟悉,博客的名稱是黎明曙光H,是中國黑龍江哈爾濱電力科技研究院一位搞科研的男士,畢業於東北電力大學,是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恢復高考的第一批大學生,可見當時學習優異。
燕歌行
他學習的是能源與機械工程學院,是屬於理工科類,只喜歡和同道中人交流,在其他人眼中看來,是屬於不合群的一類人。黎明曙光很有才能,他的才能不一定被周圍人欣賞,造就了他孤芳自賞的性格,他不喜歡妄自菲薄,因為他相信自己是優秀的,自己非常喜歡現在的自己。
《燕歌行》是高適的代表作品,寫的不是詩人在邊塞作戰的情景,而是詩人看見他人所寫的《燕歌行》,有所感悟,於是自己也寫了一首同名的詩。
高適寫詩不喜歡用華麗的辭藻來修飾,喜歡用白描的手法來寫情景和故事,全是分為四部分。第一部分寫的是戰爭在即,皇帝給出行的漢軍將領豐厚賞賜,以示皇恩浩蕩。漢家軍隊高調地前往戰場,而敵人那邊卻在積極地準備,找機會攻擊漢軍。第二部分寫的是敵軍殺來,漢軍陷入危機,敵軍來勢很猛,漢軍士兵敗得很慘,將領些卻在欣賞歌舞。敵我雙方的對比說明敗局已經成定局。第三部分寫的是士兵的悲苦,士兵的家人們再也見不到親人。第四部分是兵敗後的慘不忍睹,士兵拼勁最後的力氣,還是戰死沙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