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允端,字正淑,吳中平江人,元代著名女詩人。她出生於書香門第,不僅自己嫁的好,還寫出了一首《吳人嫁女辭》,以警醒世人如何正確對待嫁女的婚姻觀,被後世譽為「女中之賢智者」。下面本站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在古代的封建社會,婚嫁可以說是所有女性一生中的頭等大事,是否嫁了一個好的夫君,基本決定了一個女子的終身命運。
鄭允端出生儒學世家,吳中鄭氏富雄一郡,有半州之目,人稱「花橋鄭家」。作為豪族的千金小姐,鄭允端自幼便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她小小年紀就和詩書結下了不解之緣,久而久之,她便成長為一個知書達理、能詩善文的才女。
有蘇州秀麗的山水為伴,鄭允端也擁有雅致的審美情趣,她的詩詞中也充滿了江南水鄉的秀美,如她在少女時代所作的這首描寫水鄉美景的詩:
《水檻》 鄭允端
近水人家小結廬,軒窗瀟灑勝幽居。
憑闌忽聽鳴榔響,知有小船來賣魚。
鄭允端還寫有一首《贊豆腐》的五言詩,她從種豆、收成、磨豆一直寫到製作豆腐成功:
《贊豆腐》鄭允端
種豆南山下,霜風老莢鮮。
磨礱流玉乳,蒸煮結清泉。
色比土酥淨,香逾石髓堅。
味之有餘美,五食勿與傳。
如果不是親眼所見,絕對不會寫得如此真實,從此詩我們可見,這位出身於富貴之家的大小姐能夠深入生活的最細微之處進行觀察,並把世人眼中看起來最為尋常之物,寫得如此細緻。
鄭允端到了待嫁之年,父母為她尋了一門好親事,將她嫁給了同郡的施伯仁,這是一段讓鄭允端十分滿意的好姻緣。
施伯仁亦為儒雅之士,擅長詩文,夫妻二人相敬如賓,常常詩文唱和,生活的十分幸福。她在《聽琴》一詩中描繪了夫妻的雅俗共賞:
《聽琴》 鄭允端
夜深眾籟寂,天空缺月明。
幽人遽槁梧,逸響發清聲。
一韻再三彈,中含太古情。
坐深聽未久,山水有餘清。
子期既物化,賞心誰與並。
感慨意不已,天地空崢嶸。
在古代的封建社會,婚嫁完全是女子一生中最重要的大事。自從宋代的程朱理學流行開始,女性在那個時代是沒有婚姻自由的,婚姻完全取決於「父母之命,媒約之言」。
很多女子甚至在出嫁之前都沒見過自己的夫君,女子出嫁時往往是一生中最緊張的時刻,當想到要和一個陌生人生活在一起,她們既緊張又恐懼。
鄭允端雖然身處富貴之家,自己也獲得了美滿的婚姻,但她卻看到當時有很多百姓為了一時的榮耀,而將有姿色的女兒許配給達官貴族為妾,而那些貴族往往也只是貪圖女子的年輕美貌,當人老色衰時,又喜新厭舊,那些年老的女子又成為棄婦,生活十分悲慘。
鄭允端深深同情這些女子,因而寫下了這首著名的《吳人嫁女辭》,以警醒世人,不要為了一時的榮華富貴而造就一生的婚姻悲劇。
《吳人嫁女辭》 鄭允端
種花莫種官路旁,嫁女莫嫁諸侯王。
種花官路人將取,嫁女王侯不久長。
花落色衰情變更,離鸞破鏡終分張。
不如嫁與田舍郎,白首相看不下堂。
此詩通俗易懂,鄭允端提醒世人不要將女兒嫁給諸侯貴族,因為這樣的婚姻不長久,「不如嫁與田舍郎,白首相看不下堂」,她指出,只有人間貧賤的夫妻,才能恩恩愛愛,白頭到老。
然而,令人惋惜的是,這位才情出眾的女子最終卻沒能和丈夫白頭偕老。隨著元末戰亂的爆發,元至正十六年(1356年)二月,鹽販出身的張士誠起兵佔領了蘇州,鄭允端平靜美滿的生活被戰亂打破,她的家也被亂兵洗劫一空,她在貧病交困中鬱鬱而亡,年僅30歲。
對於愛妻的不幸早逝,施伯仁悲痛欲絕,他發誓要將亡妻的遺作整理成冊,讓它們永遠地留在人世。
在施伯仁的精心整理下,鄭允端的作品被編輯成冊,名《肅庸集》。可惜詩集後來又歷經顛簸,散失了一半多,僅留下百餘首詩。明朝嘉靖年間,施伯仁的第五世孫施仁又將這些殘篇刊印成冊,後經清代的《四庫全書》傳於世。
即使作品散失了一半多,鄭允端依舊是整個元代存詩最多的女詩人,也是最讓人難忘的女詩人,後人用「貞懿」來總結她的一生,並稱之為「女中之賢智者」。
下面,我們再來欣賞幾首鄭允端的優秀詩作:
《東坡赤壁圖》 鄭允端
老瞞雄視欲吞吳,百萬樓船一炬枯。
留得清風明月在,網魚謀酒付髯蘇。
《瘦馬》 鄭允端
曾共元戎出塞垣,生擒番將向烏桓。
如今老去誰終惠,獨對西風瘦骨寒。
《吐綬鳥》 鄭允端
庭院春陰護薄寒,山禽飛下玉闌干。
胸中錦繡無人識,閒向東風自吐看。
《蓮》 鄭允端
本無塵土氣,自在水雲鄉。
楚楚淨如拭,亭亭生妙香。
《讀文山丹心集》 鄭允端
藉甚文丞相,精忠古所難。
捨生歸北闕,效死只南冠。
血化三年碧,心存一寸丹。
偶攜詩卷在,把玩為悲酸。
《詠鏡》 鄭允端
皎皎奩[lian]中鏡,相隨越歲年。
清光何所如,明月懸中天。
我昔十五餘,顏色如花鮮。
對之理晨妝,塗抹斗嬋娟。
邇來年頗長,貧病相憂煎。
形容漸老醜,無復施朱鉛。
今朝鏡亦昏,塵垢蝕連錢。
相看自黯淡,焉能分媸妍。
人生有盛衰,物情隨變遷。
世間類如此,何用增慨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