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朝歷代有不少描寫黃昏的詩作,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本站小編一起往下看。
「閒時與你立黃昏,灶前問我粥可溫」,沈復在《浮生六記》裡為玉娘寫下的句子,感動了無數的後來者。而留在沈復記憶裡的黃昏卻是如此淒清,一切只是因為少了一個可以陪伴自己欣賞落日的女子,從此便少了那份刻骨銘心的柔情。
浮生如夢,為歡幾何?原來諸般美好,皆是因為生命裡多了一個身影;原來許多美麗,只是因為時光裡添了一段記憶。
黃昏是寧靜而十分美好的,經過繁瑣又忙碌的一天,人嘈雜的心態開始慢慢地變得清寂,神態也從緊張轉化為悠閒。這個時候的五官成為放大器,開始捕捉世間呈現給人的各種美妙。於是,詩人李商隱於此期間脫穎而出,喟歎道: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登樂游原》)
驅車登上高原的詩人,滿懷惆悵,觀望夕陽西沉,惘然於美好雖好,卻過於短暫。
事實上,黃昏是敏感的時辰,沉澱下來的心靈,擁有著奇妙萬分的觸覺,要不然,怎麼會有那麼詩人佇立黃昏,心懷謳歌。當然,黃昏不僅僅是悲傷的,也有壯闊的景象:
「烽火城西百尺樓,黃昏獨上海風秋。」(王昌齡《從軍行》)
在「七絕聖手」、「詩家夫子」王昌齡的筆下,黃沙漫天的邊塞,獨自登上百尺高樓,遠眺海風吹拂裡的黃昏秋色,冷寂裡充滿絲絲縷縷的壯美,磅礡大氣仍然迎面而來。
黃昏終歸是幽靜的,欣賞完大漠風沙裡的壯觀黃昏景象,又怎麼能夠不提起江南秀氣的水鄉黃昏。江南的秀麗是浸入骨子裡的,其滲透出來的憂鬱氣質,亦是如此嫵媚又清麗: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林逋《山園小梅》)
梅花已經很美了,更別說露一抹倩影在這黃昏暮色裡,微漾淡淡清香,若有若無,幽幽悠悠沁人心脾。
黃昏降臨的時刻,有溫馨的燭光映照著簡陋的小家庭,其中蘊藏說不盡的詳和與溫暖,這是人人所追求的圓滿生活。可是,「悲莫悲兮生別離」(《楚辭·九歌·少司命》),生活不僅有團圓,還有為了生活而逼迫的羈旅行役:
「枯籐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馬致遠《天淨沙·秋思》)
此情此景,令人彷彿看見一軸畫卷緩緩打開:秋風蕭瑟,古道蜿蜒,枯籐纏老樹,老樹棲昏鴉;小橋橫臥,流水潺潺,遠山一二座,人煙四五家;疲憊瘦馬,斷腸遊子,夕陽西下,漂泊天涯。
詩情畫意的黃昏時刻,總是勾起人無限回想,恍若琴弦輕撫,撩拔著內心隱秘的情絲,進入寂寂時光,「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李清照《一剪梅》),此種孤苦無依,充滿了如許多焦灼與憂慮。正如詩人所描繪出來的種種無奈:
「雞棲於桀下牛羊,飢渴縈懷對夕陽。已啟唐人閨怨句,最難消遣是昏黃。」([清]許瑤光《再讀〈詩經〉四十二首》)
雞棲木架,牛羊入欄,夕陽昏黃,深閨婦怨,最是牽掛的、最難排遣的,正是「樂莫樂兮新相知」,兩處對照,千般積愁。
黃昏的確美妙,夕陽固然美好,誰不希望能夠留住這般燦爛的時光,可以與心愛的人攜手共沐溫情,度過漫漫長夜,可是「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最難消解是情思:
「樓上黃昏慾望休,玉梯橫絕月如鉤。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李商隱《代贈二首》其一)
情人遙在遠方,埋怨著彼此之間的距離,如此良夜卻不能相會。舉步登樓,展眉眺望,暮色四起,新月如鉤。芭蕉不展若愁絲,纏繞不絕;丁香結瓣藏憂緒,輾轉無限。
在諸多描寫黃昏的詩句裡,最讓人欣賞的應該是這樣兩句:
「但得夕陽無限好,何須惆悵近黃昏。」
此聯脫胎於李商隱的「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作者是近代人吳兆江,據朱自清先生解釋:「這兩句詩只是表示積極、樂觀、執著於現實的意思。」先生很喜歡,便把他抄寫下來,壓在書桌的玻璃板下,用以自策。
閱讀《紅樓》,對於林黛玉和薛寶釵的喜歡,每個人的心裡都會有一個屬於自己的選擇。同樣,對於蘊含各種意趣的黃昏意象,每個人也都會在內心產生不同的感觸,然而不管如何,妙趣橫生的黃昏都是值得人深思與喜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