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本站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玉人何處教吹簫」的「玉人」是誰?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全唐詩》一共四萬八千多首,《全宋詞》近兩萬首,還有元曲、《詩經》中的名作,要在這些作品中選出幾百首入選課本,是一件挺為難人的事。
筆者稍歸納了一下,能入選課本的詩大概都是這樣的作品:第一類,名人名作,比如李白的《靜夜詩》、杜甫的《登高》等;第二類,小作者一詩成名之作,比如林升的《題臨安邸》等;第三類,在古代雖不算名作,但是文字簡單適合小朋友讀,比如駱賓王的《詠鵝》,漢樂府《江南》等。三者相比較,第一類的數量是最多的,畢竟名人的名作確實普及意義更大。
正因為這樣,本期筆者要和大家說的這首詩沒被入選,就讓不少人想不通了,這首詩名叫《寄揚州韓綽判官》。對詩名很多人或許還不熟,但其中的兩句愛詩詞的朋友應該都是聽過的,它就是: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這首詩不只在在現代挺有名氣,古代不少名家對它也是十分推崇的。我們先來讀一讀全詩:
《寄揚州韓綽判官》唐.杜牧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
對於這首七言絕句,明代周珽編的《唐詩選脈會通評林》稱它「含無限意緒」,《精選評注五朝詩學津梁》稱此詩「風流秀曼」,《唐人萬首絕句選評》更是將其譽為「晚唐絕作」。杜牧在晚唐的名氣不用說,經典作《泊秦懷》、《赤壁》等也都是入選了課本的,而這首詩論名氣和意境其實都是不輸大多數唐詩的,那它為何就沒入選課本呢?原因極有可能出在最後兩句上,且聽筆者慢慢說來。
這首七絕寫於公元835年前後,當時33歲的杜牧由淮南回到長安任職,而他的好友韓綽還在揚州任判官。杜牧想起當年和韓綽一起在江南玩樂的時光,便寫下了這首詩,從詩的大意來看,他對還在江南的韓綽是挺羨慕的。
首先,他羨慕江南的無限風光。詩的一、二句寫的就是江南與其它地方不同之處,已是秋盡時分,但江南你的草木還未凋謝,還是一片青山隱約綠水迢迢的樣子,這讓在長安面對一片蕭條之秋的詩人怎能不嚮往?其次,他羨慕韓綽的天高皇帝遠、無拘無束的生活。詩後兩句打趣韓綽,表示:揚州二十四橋想來還是一片明月當空,你現在又在何處教美人們吹簫呢?
本來這只是一封普通的寫景懷人之作,但問題就在這「玉人何處教吹簫」上。杜牧是大膽的,他將好友韓綽比作「玉人」。一般來說,這兩個字常用於形容美人,在此處這樣寫既是調侃,也暗示了與韓綽的倜儻之氣。因為這7個字,杜牧沒少被人批。《唐絕詩鈔注略》等詩評名著稱其失了詩的情致,意下之意是說它沾了不少風塵俗氣。
其實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樣的批評確實是有道理的,除了杜牧確實很少有人敢寫這樣「輕浮」的文字,這也就是這首詩不太適合入選課本的原因。但事實上,這正是杜牧詩的風格之一。小杜詩以俊爽之氣著稱,一生不得志的他曾將豪情埋葬在桃紅柳綠中,「春風十里揚州路,捲上珠簾總不如」、「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之類的詩句都是如此。
但這並不能埋沒杜牧的才華,《泊秦懷》、《赤壁》、《阿房宮賦》等經典,都體現了杜牧的家國情懷,只是生於晚唐他無計可施罷了。這首「二十四橋明月夜」大家喜歡嗎?歡迎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