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珣(855?-930?),晚唐詞人。字德潤,其祖先為波斯人。居家梓州(四川省三台)。生卒年均不詳,約唐昭宗乾寧中前後在世。李珣有時名,所吟詩句,往往動人。妹舜弦為王衍昭儀,他嘗以秀才預賓貢。又通醫理,兼賣香藥,可見他還不脫波斯人本色。蜀亡,遂亦不仕他姓。珣著有《瓊瑤集》,已佚,今存詞五十四首,(見《唐五代詞》)多感慨之音。)那麼下面本站小編就為大家帶來李珣的《南鄉子·相見處》,一起來看看吧!
南鄉子·相見處
李珣〔五代〕
相見處,晚晴天,刺桐花下越台前。
暗裡回眸深屬意,遺雙翠,騎象背人先過水。
這首詞寫一位南方少女偶爾遇到一位少年,一見鍾情,巧妙地佯失雙釵,暗約相會。摹寫傳神,感情純樸。
前三句:「相見處,晚晴天,刺桐花下越台前。」記寫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和環境。在越秀山上,越王台前,初春的一個傍晚,晴空萬里,霞光映天,刺桐花(初春盛開)奼紫嫣紅,好一派南國風光。這明媚嬌艷的景象,為情人相會點染出一幅絢麗的背景,烘托出歡快的氣氛。據稱:「宋元時代,回教旅行家東來,常以刺桐一名記入其旅行記載。」(《辭海》縮印本1842頁),而李珣在百花叢中獨舉刺桐花,則表明早在宋代以前,東來的「回教」人即以此來標舉自己葆有本民族的特質。
後三句描繪出了少女回眸屬意的神態,遺物留情的舉動,以及少女羞澀的心理和含情脈脈的情態。此後情形也留給人們無限想像空間。其中「遺雙翠」包蘊了四層意思:少女「暗裡回眸」時,發現少年也在注意自己,所以才「遺雙翠」表明心跡;少女雖然對少年「深屬意」,但不知人家對自己是否也有意,所以才「遺雙翠」發出試探;少男少女你有情我有意,但礙於遊人眾多,不便表白,所以才「遺雙翠」期約到河對岸的林中相會;或者說,那「雙翠」就是定情信物。
僅僅三十三字的一首小詞,能用景物描繪構成色彩斑斕的背景,用人物舉動刻畫心理活動,塑造一個多情而聰明的少女形象,實屬難能可貴。況周頤在《歷代詞人考略》中說:「五代人詞大都奇艷如古薔錦,惟李德潤詞,有以清勝者,有以質勝者,愈質愈厚。」以此詞而論,寫艷情而無艷語,清新與質樸兼備,自然雋永,耐人尋味。
這首小令純用白描手法,寫得自然流暢,空靈雅致。對於此詞本色生動的語言,歷來有較高評價。一般認為。它可以與劉禹錫的《竹枝詞》媲美。與《花間集》崇尚艷麗的總體風格不同,開出了新境。
相關內容: 李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