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所作的《賜房玄齡》,突出君臣之間的親密關係

李世民所作的《賜房玄齡》,突出君臣之間的親密關係

李世民所作的《賜房玄齡》,突出君臣之間的親密關係

古代典籍

唐玄宗李世民所作的《賜房玄齡》,下面跟本站小編一起瞭解一下吧。

皇帝寫詩作詞的有不少,其中也出現了諸多高妙老手,比如李璟李煜父子,大約是其中最「文藝」卻又最悲情的。是不是太文藝之後就會太悲劇呢?上蒼比較冷漠,不屑於回答。但我們今天不說這父子倆,想說一個與他們同姓的另外一個皇帝。他就是開唐朝盛世一代的李世民。

老人家曾經豪情地寫道:「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這裡的唐宗,就是指的唐太宗李世民,認為他比起搞大一統的秦始皇,在文采上要稍微高妙一些。

《賜房玄齡》

[唐]李世民

太液仙舟迥,

西園引上才。

未曉征車度,

雞鳴關早開。

本詩將要敘述的主人公便是詩題中所說的房玄齡。房玄齡和魏征、杜如晦都是李世民的「高級參謀」,為唐之盛世「貞觀之治」立下汗馬功勞;魏征之能與之名大家都很清楚,號稱「房謀杜斷」的房玄齡和杜如晦兩人,在歷史上也是赫赫有名的。他們都是李世民開創盛世所依傍的,稱之為「左膀右臂」都不為過。

唐太宗李世民能寫詩,好寫詩,並且提倡大家寫詩,但在他有數的詩歌作品裡面,如果詳細地考察一番,便可以發現,他是很少賦詩予人的。賦予魏征的有兩首,生前一首,死後一首;其他諸臣似乎沒有這個榮耀。

但房玄齡卻是一個例外。《貞觀政要·任賢第三》:「太宗又嘗追思王業之艱難,佐命之匡弼,乃作《威鳳賦》以自喻,因賜玄齡,其見稱類如此。」唐太宗不僅為其作賦,而且贈賜詩作亦有兩首,除了以上這首《賜房玄齡》之外,另有一首《賦秋日懸清光賜房玄齡》。可見李世民對房玄齡的重視和忠愛程度。

開頭兩句,「太液仙舟迥,西園引上才」,唐太宗接連引用兩個典故「蓬萊仙舟」和「西園鳳麟」。漢唐京城內建有太液池,裡面築山稱「蓬萊」,象徵海外仙山,而池中有遊船,也常被人稱之「仙舟」。在這裡,大抵可以理解為:一是帝王對仙家的某種深刻難忘的記憶,一是回憶過去歡快的遊玩經歷。

我們可以通過首句的「迥」字,似乎能夠明晰李世民寫作此詩時候的心情一二。既是對那種縹緲的仙之期盼,更多的是為了服務於第二句「西園引上才」的。《後漢書·馬融傳》寫道:「棲鳳凰於高梧,宿麒麟於西園。」「鳳凰」和「麒麟」都是對人才的誇獎和隱喻,那麼在這裡,當然是送之於房玄齡的讚美。

對於「西園引上才」此句,《全唐詩》中「引」字原本為「隱」字,後來有人覺得有用字不當的,語句不通順的意思,就自作主張改成了「引」字。如果根據房玄齡的作為來講,「聞人有善,若己有之」(《舊唐書·本傳》),「引拔士類,常如不及」(《唐會要》五十七),那麼此處改為「引」字,一般是可以得到認可的。畢竟,可以理解李世民感謝房玄齡為王朝不拘一格引人才。

然而,我們需要結合詩歌的題目《賜房玄齡》來深入理解,此詩的主旨是贈送房玄齡的是非常「個人」的事情,是帝王與臣子的交心之舉動。「西園隱上才」之「隱」,事實上是用來讚頌房玄齡的:在「西園」裡隱藏著一個像鳳凰和麒麟般的人才,而這個人便是房玄齡!如此一來,在此把「隱」改為「引」字,便顯得非常突兀起來,是真正沒有正解到與最後兩句詩的本來意味。

綜合前面兩句,便可以弄清楚:唐太宗李世民先是回憶過去和房玄齡初識之時遊玩之樂,接著說明現在由於房玄齡要處理國事,顯得匆忙起來,沒有時間再像過去那樣可以悠閒,進而誇讚房玄齡不虧是像鳳凰和麒麟般的人才,能夠得到這樣為王朝奔波操勞的人,真是皇家之幸事。

有了上面兩句的鋪墊,末尾「未曉征車度,雞鳴關早開」的意思便能夠水到渠成地理解出來。這裡李世民又用了典故「雞鳴關開」(出自於《史記·孟嘗君傳》),這個典故雖然與孟嘗君有關係,不過不可以造成有「雞鳴狗盜之徒」的誤會。這兒的「關」也莫單純以為是「函谷關」,而只是一個象徵性的東西。

我個人認為,這兩句其實更多地是一種展望未來的偉大憧憬。這個願景實施的立足點,本就是站在擁有像房玄齡一樣的人才的基礎之上。正是如此,唐太宗李世民才滿懷雄心,想像出來一個宏大的場面:等到天色大白之際,便可以乘坐征車出關,帶領人馬建下不朽之偉業。

這首詩的關鍵之處在於一個「賜」或「賦」,那麼主要就是需要講解唐太宗李世民和房玄齡君臣之間的親密關係的。如何突出這一點呢?李世民在寫詩宣講的時候,肯定是費了一番苦功夫的。他沒有誇大其詞,也沒有誇誇其談,想必既與這是一首簡單的四句小詩有關,但更多的是他已經知道專注點藏在何處。這個點就是「人才」!所以他先是落筆毫不吝嗇地誇讚房玄齡,然後基於此,暢想一番自己在得到人才之後能夠大有作為。這方是一個胸懷抱負的君主本身所具有的本能吧。

這首詩在藝術特色上,就是一個好用典故,這大約也是唐初所有詩歌作者的愛好。唐朝人(包含詩人們)大抵是比較欽羨於漢朝之富麗盛景的,所以往往在自己的詩歌作品之中喜愛大量引用漢朝之逸事趣聞,用來表達自己的衷情。這也算是一個比較鮮明的藝術特徵。本詩作者唐太宗李世民也沒有逃脫這個「怪圈」,也許正是如此,所以對於本詩的解讀才會有各種各樣的表述。在這裡,我只是說出了自己的微不足道的看法,至於對錯,謝謝讀者能夠隨意去自己理解。

相關內容: 關係房玄齡李世民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十二生肖
起名大全
猜你喜歡
生日測試
性格命運
愛情配對
大家都在看

古代典籍 © 2010-2024 十二生肖網